摘要:传统的教学环境是以黑板加粉笔为主体的。它制约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多媒体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运用方法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如何避免偏差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思想品德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呼唤多媒体教育技术
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是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张嘴”来讲课,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学生不愿听,教师也不愿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模式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必须细听教师的讲解,无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创新性无从谈起。以上弊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育技术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教材《欣赏与赞美》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从动态的、静态的、人工的、天然的等多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美;通过欣赏对比家乡今昔面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的美;通过欣赏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用心灵感受社会生活的和谐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实社会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自觉地培养审美情趣。
3.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学习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品德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教材《情系祖国》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故宫、中国传统民俗等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
4.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思想品德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八年级教材《放眼世界》一课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简单掌握课本知识的传统做法,将课本知识以故事情境的形式整合到一个flash中来,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如何化解文明冲突,实现世界的和谐共处。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1.利用录音,渲染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并结合青少年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教材中的《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可能不感兴趣,反映较冷漠,因此,在课前先让学生听韩红的《天路》,这首歌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而制作的,从歌词的描绘以及MTV 中反映出的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以及该工程对于西藏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足以使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而激发起学生重视民族团结的热情。
2.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投影教学形象、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的活动,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教材的《关爱社会》中“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教学时,涉及到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通过投影图表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列出家庭在不同时期(爷爷这一辈、父亲这一辈,自己)的生活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来完成图表,这就使学生掌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3.利用影像,声画并茂、突破重点难点。影像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地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其扣人心弦的声响,就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教材的《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示出来,打破对抽象概念简单说教的传统模式,以鲜活的事实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场面触动他们的灵魂,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只有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使她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我们在讲《明辨是非》一课时,学生普遍能理解每个公民心中都要有“良知的标尺”,要求学生思考“良知是不是等于是非对错”,通过播放《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的真正含义。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3.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知识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