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内心情感(良知)是否被唤醒、激活,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把各种规范、要求内化为品质。在这里,情感的唤醒、激发是难点,也是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以情育情,以心换心。
湖北省第二届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中,宜昌市张莉莉老师以高出第二名5分的优势一举夺魁,特级教师滕永义进行了恰如其份的点评:功成于情(指出了几处特别让师生感动、也让评委感动的片段)。苏霍姆林斯基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是的,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热爱,没有精神、没有激情,哪能感染自己的学生呢?
我曾参加过一次德育培训,授课教师都是专家、教授,但是惟有李镇西老师讲课时,听课的教师多,秩序好,掌声大(这里我并没有贬低他人的意图,只是从比较的角度相对而言),原因就在于李老师有激情,能诉真情,因而能够打动(更确切地说是能够征服)听课教师的心。思想品德新课标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现行教材不再具有那种浓厚的理论色彩了,这给教师育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因此,我们教师无须过多地拘泥于教材,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发挥。
教师的激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干劲十足(给学生始终一种总是有使不完的劲的感觉)。
二、敢于在学生面前诉真情。其实学生最喜欢看到教师的另一面(踢开教师身份)。记得多年前,在一位代课教师讲授“孝敬父母”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叙说自己家穷,父母外出打工,辛辛苦苦,学生在校受人欺,竟埋怨自己的父母无能。当时,老师流出了眼泪,忽然一位学生大声说刚才那位学生是胡编的。老师猛然一巴掌拍在讲台上,一声低吼:“我是在恨我自己!过去读书不努力,害得女儿受人欺。”现在回想起来,那位老师虽然不妥之处,但是难得他掀掉了虚荣的面纱,发出了真诚的怒吼,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痕!
三、要富有童趣。一句幽默,一声妮称,一个滑稽动作都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当然,教师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有低级趣味)。魏书生老师常拍学生的肩膀,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一同在草地上打滚,其情溶溶,其乐尽在其中。
四、要学会扇情,激发多种声音。一个班50多名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总会有差异,我们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可以不赞同学生的观点,但是教师一定要誓死扞卫学生说话的权利。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过:“当只有一只夜莺在歌唱,其他的夜莺都被割去喉舌,那么再动听的歌也充满了恐怖:如果只有一位诗人在写诗,其他的诗人都被捆住了双手,那么再好的诗,也充满了撒旦的罪恶感。”
上述观点纯属一孔之见,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