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06

婴儿哇哇坠地就与父母等亲人生活在一起,随之依次就和托儿所、幼儿园的小朋友、阿姨、小学、初中的老师、同学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责任也日益增大,每个人的交往将由内圈逐步扩大到外圈,甚至将同国内外发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信息时代中,人际交往会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敢于交往、善于交往、谨慎交往、文明交往的能力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一)社交能力使人们获取信息的必备本领

社交活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信息只能通过与外界接触才能获得,而这种接触就需要人们具有社交能力。有了社交能力,便可以多交朋友,多参与社交活动,多获得重要信息。信息联系着现代社会生产的所有部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信息就是财富。不断获取和及时利用信息,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反之,缺乏应有信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就会不知所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社交能力是衡量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要求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培养多种能力,而社交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了社交能力,便能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从中学会与人合作,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互相砥砺,锻炼才干;能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探索人生,陶冶情操,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社交能力是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习,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条件

有了社交能力,人们在社会的文明交往中,能得到周围许多人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能靠大家的智慧和集体的协作,妥善解决好人际间的的各种矛盾,避免和消除一些误会与隔阂,减少一些烦恼与忧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深感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群际关系(行业关系和社区关系)、代际关系和其他关系。为此,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一)、课内课外结合,培养社交能力

1、提出任务,预习排练

教学开始,教师作简要动员,向学生指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基本步骤和放法,接着安排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预习任务,即布置预习课文的思考题,比如,交往有哪些礼仪?列举身边事例说明什么是交往和文明交往?什么是社交能力?怎样培养社交能力?怎样尊重帮助他人?怎样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二是排练任务。即从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任务出发,要求学生做好下列排练,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出来。比如,人们社交活动中所通行的礼节;讲述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中人们文明交往的事例或故事;运用相声、小品等形式表现出人们的社交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做好演讲准备,选好材料,写好台词,落实人员,组织排练,达到能够公开演讲的程度。

2、寓教于乐,演中求学

预习排练不仅当为演讲任务,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是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的实践过程。参与排练活动的学生,严格按编导的要求,训练好社交活动的每个言行,活动本身就是社交活动行为的规范化过程,也是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观众对表演的视听过程,又是社交活动的师范教育过程和社交能力的特殊培训过程。就学生搜集材料而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我国各族人民与日本、美国等社交活动的通行礼节;身边人们尊老爱幼的事迹。还可以运用相声、小品等形式对不文明的交往行为进行恰当批评,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明是非、长见识,潜移默化地学会文明交往,培养社交能力。

3、师生共学,明理导行

学生演讲后,不宜草率了事,应该在演讲活动结束之前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准备下一次课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全面达到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通过讨论明确下列说法存在的问题。同学甲说:“讲究文明礼貌是区区小事,无关紧要,那些都是虚伪客套,没必要去学。”同学乙说:“同学之间只要相互合得来、对劲、讲友情,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要求以理服人,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正确领会课文内容,明确社交活动中必须讲究文明礼貌,交友既要讲友情,又要将批评,需要交诤友。

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一定需要而相互联系的活动。文明交往能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和才干;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能避免和消除误会与隔阂,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搞好人际关系是增进群体团结的基础,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文明交往,必须逐步扩大交往范围,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社交能力。

第三,使学生明确培养社交能力的基本做法与要求。培养社交能力,就要掌

握基本社交理论,通过社交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遵守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热心助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发展平等、团结、有爱、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小主人。

4、由内到外,引导践行

在以课内理论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社交品质。要求学生以班级学习小组或以团小组为单位,开展下列活动:一是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几件称心如意的好事;二是在学校做几件尊敬老师的好事,如自觉清理教室及清洁区、主动帮老师搬实验器材等;三是组织助人为乐小组,在社会上随机做一些扶老携幼助人好事。最后要做好这一课学习情况的小结,通过检查测试、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进行单项训练,培养社交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既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综合训练,又要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某些技能的单项训练。鉴于社交能力体现在社交活动中的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因此与人交际需要对方与自己有基本一致的某些需要,在交往中才会有共同语言,形成自觉互动,更需要自己有开朗的性格、渊博的知识、坦诚的胸怀、良好的品德、艺术的语言和庄重的举止。这些因素大多是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单项训练才能形成的。象谈话技巧、举止行为技巧之类。

1、语言表达技能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做到在谈话中,能向对方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确切意图。语言表达能力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交流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训练方式精彩纷呈,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可能性,主要有下列做法:

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演讲活动。比如,复习提问,指名回答问题;预习课文,交流心得的群体讨论;轮换上台内容自选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定时选题,各自准备的专题发言;创设情景,抽签准备的即兴演讲;确立正、反方论题,各抒己见的专题辩论等都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实际运用社交语言。比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直接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了解实况,发表看法,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非语言行为技能训练(情商素质训练)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表情达意,除用语言之外,就是非语言行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情商素质。”它包括体态语言、体距语等。社交实践表明,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每一行为举止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显示出未曾表达的寓意。因而培养社交能力还要加强非语言行为技能训练,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主要做法有:

第一, 体态语言是通过头部、五官、手势等方面的表情、动作来表达。有位老师就严格按照人际交往礼节,让学生把迎进、问好、请坐、端茶、交谈、再见等技能一一练会,并指导学生学会用点头、脸色、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学生毕业到服务行业就业后深感受益。

第二,注意体距训练。人际间保持一定距离是一种静态的无声交流。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一个尺码。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赫尔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种:一是亲密距离,从皮肤接触到18寸左右;二是个人距离18寸到4尺左右;三是社交距离4尺到12尺左右;四是公众距离12尺以上。事实表明,两个人能轻松愉快地交谈的最佳距离是不超过5.5尺,并且同坐在一边为益;开会时大家围着圆桌周围座,位置不分主次,彼此没有压力,就能随意交谈,人际关系必然亲切;若按地位高低排座,就会使人有压抑感,难以沟通,人际关系也显得不够亲切。因此应该教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恰当的距离。

第四,重视其他非语言行为训练。它包括个人的品德、情感、服饰、仪表、风度及个人交往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这些既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单项训练,又要思想品德课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优势。

四、运用实践锻炼法培养社交能力

实践锻炼法就是引导学生以课文及课内拓展的社交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交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社交理论处理人际关系,能逐步使学生学会同个种人打交道,正确处理好血缘、地缘、业缘等不同人际关系,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社交能力,尽可能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像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生产劳动、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活动、联欢会等,都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好放法。

五、运用多方合作法培养社交能力

多方合作法就是同学生相关的人们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为达到培养学生社交能力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一种教育方法。鉴于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复杂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社交能力需要校内校外各方面的配合。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都能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就能为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创造最佳环境。为此,教师要组织好两个合作:一是校内各方面的合作。比如通过与政教处、班主任团组织的联系,取得共识与协作;通过与教导处、年级组、科

任教师联系,达到默契,尽力配合。二是校外各界的合作。比如通过家访或家长学校,达到与家长的全面合作;通过与居(村)委会、派出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合作,齐抓共管,营造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本人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谈了几点肤浅认识。只有学生学会了社会交往,才能增强人际间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学会了社会交往,才能正确解决人际间的各种矛盾,推进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这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三单元第2课《退一步海阔天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赛君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广西苏琬芳

小升初教辅推荐来了 希望对即将小升初的宝宝会有帮助

精通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Lesson 20课文讲解

小升初真题讲解2

小升初过度第二课,有理数及其分类,简单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甘肃雷婷

与"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