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反思(人教版)
一、尊重学生,坚持正确的学生观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就是学生有了思想上困惑或错误的认识也不急于把正确的东西灌输给他们。正是这样学生才有了充分的、反复的讨论交流机会,种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在反复的分析中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碰撞中,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楚、观点更加明朗,学生的选择也会更加的理智。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体验出课堂教学的乐趣。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正在成长、需要指导、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人。学生受方方面面的影响,难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的“见解”有些离谱,让人觉得可怕;我在教学中,没有立刻给予否定,只是说“这也是一种选择”,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行为后果”;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这样是不对的。有些学生的问题可以说是她深思后的困惑;对于这样“深刻”的困惑,我首先是表扬“问题问得好”。这些都说明我是在小心翼翼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因势利导,突出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而难以预设的,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许多教学情形是预料之中,但也会有一些是出乎意料的。个别学生的问题是我在备课中并没有预计到的。对于这些问题,我开始着实“惊”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妥善地处理了。我觉得这些偶发因素其实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正是这些偶发的、生成的教学资源“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增添了亮色。 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实现“备学生”的要求。
同时,在处理偶发的、生成的问题中,我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的“见解”正反映了当前存在的不健康的思想品质和错误的观念,虽然这已经超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在课堂上加以澄清,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这一错误此文转自 观点的默认,很有可能会使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这样做了。那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何以体现?我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引导分析其错误性之后还特意进行了小结。这些其实都是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总结: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用时过多、我在课堂上全体学生的调动还不够、我的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提高。创造课堂教学的最大值,应该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与教学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效能与素养,实现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