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参考> 关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一、案例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新的教学发展观,就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通过写案例、教案例、学案例的教学双边活动,使教师与学生对自身的教与学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来阐述一下我是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

体验、 认知、 拓展──《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素质教育,关键是课堂。为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体验-认知-拓展。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从外界传递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己建构起来的,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授课教学中我尽量想办法建构相关的经济生活主题,在生活主题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经济生活,在获取生活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的学习与拓展。

具体的做法是:

(一)体验,即建构生活主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设计真实的经济生活环境

这是为了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大环境中,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从现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书本知识出发。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出发点和归宿,而新的课程改革教学应该以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目的。在新课改的教学中,问题是学习的起点,知识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中设计建构的经济生活主题是:“外地西瓜登陆与江宁区横溪镇的西瓜产业发展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西瓜产业是江宁区横溪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7年5月16日《南京日报》报道:“南京一年的瓜市,地产西瓜占据70%的市场份额;而地产西瓜中,横溪西甜瓜又占70%。市民每吃两个瓜,就有一个是横溪西甜瓜。”另据《市场报》 ( 2007-05-30 第11版 )报道:“第六届江宁横溪西瓜节5月26日在南京横溪镇开幕。横溪是南京有名的西瓜产地。据了解,7年前,这里的西瓜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销售额不到5000万元,如今,横溪瓜农数已达8500户,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7万多吨,今年预计收入将达1.4亿元,创历史新高。”

而随着气温节节升高,南京人吃瓜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一天能“啃”掉来自全国各地近800吨西瓜。然而有记者调查发现,在今夏南京的水果市场上很难再见地产名牌──横溪西瓜的踪影,以盐城东台西瓜为主的外地瓜牢牢占据了南京的夏季水果市场。南京人爱吃东台西瓜,渐渐成了盛夏的一种习惯。

为啥咱们就吃不到本地产的横溪西瓜呢?外地西瓜的大量进入,江宁本地的西瓜产业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这应是我们江宁区的学生急切关注的问题。可见,在这个生活主题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认知,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我设计的特定活动主题中,让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知识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与体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系统的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理论得到有机结合,社会学习资源与书本知识得到统一。这种认知活动的好处是:一方面让课堂教学具备了探究性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政治学科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

我把认知活动具体地分成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呈现任务→认知准备→合作讨论→发表成果→成果评价→教师总结。

(三)拓展,即走进现实经济生活的过程

这是学生在完成知识系统建构的基础上,对经济生活问题的自觉参与,这是从理论回到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种“拓展”活动,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为社会责任感。可见,拓展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具备了现实意义,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等)

“商品的价格”是我们走进经济生活的“大门”,“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一课程模块来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对这一问题有着复杂的体验,有着探知的渴求,因此,本框题是引导学生认识经济生活、参与经济生活、探索经济知识的重要环节。从知识角度看,“价格变动的影响”是经济常识的基础知识点;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这又是学生走进经济生活,体验经济知识的起始点。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等)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也有较好的发展。在“价格”问题上,他们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和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体验经济生活,在体验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具体而言,学习本框知识应具备的技能有: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能力;书本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分析、推理能力;对不同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等。

高中学生对于购物消费,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但难以做到合理购物。关于“价格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如:认为商品的价格越低越好,看不到价格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等。

对于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学生具有相对丰富的感性体验,这是学习本框题的生活基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基本知识是学习本框题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

(一)体验

我帮学生建构的经济生活主题是:“外地西瓜登陆与江宁区横溪西瓜产业发展的关系”。

今年暑假,海南瓜和江苏东台等外地西瓜登陆南京是当前西瓜市场的热点,而横溪西瓜产业是我们江宁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外地西瓜的大量进入,必然会对我区的西瓜价格、水果市场的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区的西瓜产业也有潜在的影响。

以此为主题展开教学,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规律,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体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在这一环节,我明确要求学生去广泛收集关于“横溪西瓜”、“外地西瓜”的资料,并访问瓜农、水果经销商和消费者,以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为课堂学习积累生活感性经验。

(二)认知

这是围绕“横溪西瓜与外地西瓜”活动主题,运用知识经验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呈现任务-认知准备-合作讨论-发表成果-成果评价-教师总结

1、呈现任务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活动展开之前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产生学习的向望。

基本任务有:

◇市场调查。调查江宁区(主要是东山镇)的水果市场,收集各类西瓜的价格以及销售情况,分析市民西瓜消费的价格取向。

◇市场预测。运用经济知识预测,外地西瓜大量登陆后,市区水果市场的变化趋势,市民西瓜消费的变化趋势。

◇根据水果市场的变化情况,给我区西瓜产业的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2、认知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学习资源(生活经验)的收集和相关经济知识的学习准备。

认知准备的基本内容:

◇收集学习资源:江宁水果市场各类西瓜价格以及销售情况、外地的西瓜产业、横溪的西瓜产业等。

◇学习经济知识:市场价格的形成、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复习与预习)

准备活动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从而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奠定基础。

3、合作讨论──课堂上进行(时间: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学前组建好的4-6人学习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的基本要求:

◇利用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源;

◇运用本课的基本理论知识;

◇小组长做好讨论记录。

4、发表成果(时间:10分钟)

讨论结束,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发言人主要介绍小组分工情况、遇到的难题、小组活动的展开过程、最后的成果等。此时,组内成员可以补充。

在学生代表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以便点评。

5、成果评价(时间:8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后,评选“最优成果”和“最具创新思想的成果”,组织学生对典型成果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是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不同观点、不同思维的大碰撞,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经济生活,更深入地领会经济学的基本道理。

点评的具体标准:

◇生活性。成果是否符合生活经验,是否符合当前的经济生活现状,体现出经济生活的变化趋势。

◇知识性。成果运用了哪些经济学(尤其是本堂课)的知识,知识的运用是否准确到位,并具体说明理由。

◇思想性。成果是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创新性。成果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点评活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和教师点名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在学生点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记录,尤其要记录学生在知识上和思想观点上的错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6、教师总结(时间:10分钟)

从“呈现任务”到“成果点评”,这是“体验经济生活,感悟经济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这个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内容活动化”,体现了思想教育的生成性,但所形成的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来看,要让学生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建构,还必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支撑。

“教师总结”这一环节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我们教师的总结指导,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总结的基本内容:

◇简要评述学生的讨论成果以及学生的相互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对基本知识进行理性抽象、梳理,指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三)拓展

拓展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认识、分析经济生活,自觉参与经济生活,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走进经济生活”。

这一环节的基本内容有:

为横溪西瓜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课后拓展)

根据课堂讨论,完成课题报告:“江宁区横溪西瓜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利用放月假回家时间,把报告分发给家乡瓜农,并把瓜农的想法带回学校,以供深入探究。

注意:拓展活动最好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每小组至少联系、访问5户瓜农。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展开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书本理论知识自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认识社会经济问题,并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建设家乡的力量。

总之,如果把“体验、 认知、 拓展”三个环节之间内在关系加以明确,从认识论方面作出总结的话:就是“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对案例教学的反思和评价】

评价与反思是我要做的最后一步,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在案例教学中做得怎么样? 通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评价,反思教与学的得失:

1.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

这可以从课堂参与、案例分析两方面进行。

教师要评价教学中学生讨论的质量,教学是否进展良好,以及学生在小组中参与的程度。在案例教学中,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总是成为旁观者,也就不能把握案例教学的真谛。

那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评价学生的参与呢?

最好的时机是教师在每节课后形成一个惯例,把学生的座位表拿出来,回忆哪些学生在本节课中参与程度最高、印象最深刻;哪些学生自愿发言且质量较高;哪些学生虽然发言但是受别人启发;哪些学生虽然被问到但没有做好准备,等等。根据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可以用好、中、差三级形式评定,到学期末再对参与情况作出总的评价。

评价案例分析的两种普遍运用的方式是测验和报告,测验是教师在课后用选出的案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报告就是学生自己采集案例进行分析。政治新教材比旧教材新增加的综合探究课内容,就是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案例教学评价观是一致的。

2.教学评价

一般着重从三个方面:课堂讨论的效果、案例的质量和教师的自我评价。

判定课堂讨论的好坏没有唯一的标准,但有些现象可以作为判定的参考,如讨论中出现了不同意见,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上课结果后学生是否还饶有趣味地讨论着这个案例,是否还会与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讨论的热点一直与案例材料的核心问题密切相关。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尽量考查一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应的讨论,是否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教师在课后应该写一些课后案例质量评估与反思,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案例的问卷,通过学生对案例的适宜度的评定来判断这个案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教师要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如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关注?教师自己是否做好充分准备?案例是否真实,是否符合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是否有一种自由氛围?是否使课堂在饶有趣味中伴随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

3.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填写问卷或写周记等形式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反馈给老师

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反思主要有:

对案例内容的评价。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发展了哪些新观点?

对自我表现的评价:在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提供了哪些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观点?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可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个体思维,开发群体潜能,凝聚群体合作。总之,我感觉新课程改革下采取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

2、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在生活的体验中领悟知识,学以致用。

3、让学生做到不只是死读书、读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后阶段经济生活教材处理的建议】

我校高一政治备课组从本学期一开始就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利用每次放月假回家的机会,自己或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去调查、搜集、寻找那些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经济问题和现象,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都要去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生成一些活生生的案例。然后,由老师对学生交上来的案例再进行筛选、加工和提炼,从而形成适合课堂教学用的有效的贴近生活的案例,做到案例的生活化。这个过程分三个步骤:学生找案例-老师选案例-师生共同学案例。

当然,并非所有的政治课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所选内容一定要符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切身体验,比较好操作等条件。

我觉得经济生活后面的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调查、搜集相关材料,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案例的。

如第八课在讲授《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生活中能体现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事例:南京的铁路南站的建设问题、宁杭城际铁路的建设问题和南京的地铁二号线建设等一些身边能实际感受到的影响我们生活的事例。

第九课在讲授《我国税收的种类》时,也可以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一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父母收入的变化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国家这样做的意图。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十一课在讲授《小康社会的建设》,提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内容时,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现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比如农村享受低保的问题,了解应具备怎样的条件、享受低保的人数以及目前农村的低保水平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去关注,在实际的调查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国家这样做的目的。这比教师空洞地说教效果要更明显、更深刻。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采用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好方式,如果我们能把案例教学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将会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必将会得到稳步提升。

二、时政教学

政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为了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和学习时间的管理,我校特地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

一直以来,我校每天有中午和晚上两次静园时间,上午11:30下课,中午静园从12:20-13:20一个小时的时间;下午5:15下课,晚自习前的静园从6:10-6:40半个小时,对学生的时间控制的比较紧。我校一直以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在晚上静园的半个小时坚持播放当天的新闻节目,并且在观看新闻时,老师要求学生带着目的、任务和问题去看,整理一下新闻节目中与我们学过的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做到时政知识和书本知识相结合。并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新闻发布”的环节,并把学生表现的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记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对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这样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我们这样做的想法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注重隐性渗透,课外采用显性传播方式。

三、关于综合探究活动的开展

当前我们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理念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在高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以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作了一次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联欢晚会形式来探究这一主题,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设想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设计】

1、探究活动的主题:“正确对待金钱”

2、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探究活动的过程:

⑴活动准备:①选节目:确定好主题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上报任何形式的节目,

给一个星期的准备过程,然后由老师观看,筛选,只要有创意,有内容,有表演可行性的节目就保留(确定10个节目)

②选主持人:选班上普通话好,形象佳,大方得体的主持人两名(一男一女)

③协调整合:指导男女主持人写好主持台词,指导演员排练好节目,指导主持人、演员与节目的无缝对接。

⑵设备准备:①把教室装扮成演播厅,要准备多媒体播放和桌椅的摆放。

②节目演出时,演员需要的服装、道具等。

⑶知识准备:将与“金钱”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融合在节目中(或台词、表演)

⑷活动演出(一节课45分钟)

【活动效果】

①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又是这节活动课的创造者,从确定节目到节目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他们的参与,这节课就不能成功。我非常感谢他们。

②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创造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在活动中,学生表演不仅是模仿,有的节目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很有创意。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③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因为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和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整个活动中,既有小组成员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又有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具体展现。

④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的出色发挥。

节目形式来自于社会生活,反映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较强。平时,某些个别同学在学习上可能是后进生,但活动中,他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如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也教育了我。

【综合探究活动教学反思与分析】

1、此节探究课气氛活跃,寓教于乐,教学效果极佳,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2、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才华,参与能力得到发挥。

3、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但这也要花去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这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政治学科本身的地位和有限课时决定了经常开展这样的探究课是不太现实的,这也是我的遗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乐乐课堂小升初锦囊五年级语文第60集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家乡特产知多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贺旦旦

井坡学校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讲座

女儿要小升初却品行不端,看这位妈妈的的做法,原来全是遗传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_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_创新改变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477723

小升初真题讲解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第二单元第3课《交通连四方》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赟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彦

与"关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