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人聆听了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南通大学兼职教授冯卫东老师关于“微型课题”的讲座。冯教授从“微型课题”选题的确立、微型课题的特征、研究的步骤等角度,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他的讲座对于我们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研究、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本人感到,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星光大道。实施微型课题研究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微型课题研究是平民化的研究,是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研究。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是由“我的问题”而引发的“类问题”。它遵循一般课题研究的规律,但又不追求研究方法的严密性;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行动研究,它与教育教学实际、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相融相促,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产生并服务于老师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促使老师们在实践的反思、经验的积累中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用理性的成果指导日后的工作,助推自我的专业发展。可见,微型课题研究是平民化的研究,它能够成为,也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你、我、他都可做的研究。
2.微型课题研究是“敏锐者”的研究,是“好事者”的平台。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微型课题形成的来源。如果我们对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或唉声叹气,那么,我们不仅丧失了“微型课题”形成的契机,教育教学的希望也会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流失,教育教学的责任也会从我们漠然的不良心态中淡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么“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徘徊在老路上,要么总是“从头做起”,没有长进!这样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最终毁掉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更贻误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此,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事者”,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敏感性、求真的研究态度和不断反思、不断追求的品格,还要有“小题大做”、“不探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的意识和工作热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一己”的、个别的问题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形成“类型化”问题的能力。
3.微型课题研究是问题解决的研究,更是教育智慧的理性升华。
微型课题研究发生在教学中,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的研究,同时它更应该是“为了发展,为了提升”的研究。因为只有从实践中来,经过实践检验并进行了理性思考与总结提升的实践经验,才具真理性,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将研究从“问题的解决”层面推向“理性升华”的高度,形成对问题实质性的认识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要能够使研究成果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他人有借鉴价值。要“把微型课题当做学问来做”,避免陷入“从实践到实践,从经验到经验”的低层次循环运行状态之中。我们要树立深度思考、深度探究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吸纳、消化和运用的能力;要有从发现个案-形成类问题-成因分析-对策提出-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提升的研究习惯,勇于并善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微型课题研究为老师们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搭建了平台。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师、基于课堂的自主研究模式。把握好、利用好这一模式就是把握了我们的今天、明天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