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浅议如何提高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

浅议如何提高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一、提升主题活动教学的基本路径

提升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大的方面谋划,但也不能淡化细节;教师既要用课程标准这把尺子为教学把关,又要从教学实践中磨砺出临场应变的智慧。具体地说,要赢得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与高效,必须实现两大转变,凸显两个注重,强化两个意识。

(一)实现两大转变

1.从关注活动形式转变为更加注重活动目标的落实

所谓直奔目标,是指对活动的设计创意应蕴涵既定课题的目标,而不要追求活动形式的表面热闹。我们通过比对下面两个案例来具体分析。

案例1:远离小马虎主题活动教学回放──

本节主题活动分为四步:第一步,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类似于书刊封面的纸片。第二步,学生在纸片上写出自己的小马虎毛病(注意保密)。第三步,将纸片折叠成飞机。第四步,让学生出教室,到操场上去放纸飞机,与小马虎告别。放飞的场景的确热闹。有的同学把落地的比较漂亮的纸飞机又捡回手中;有些同学还相互斗狠:我的飞机最棒。在兴趣盎然中,学生早已将小马虎问题抛到了脑后。活动结束后我们随机采访学生,有的说:活动好玩。 有的说:我的飞机是用硬壳子的纸做的,飞得远。

这样的感悟体验,显然与本次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案例从反面告诉我们,活动目标,是主题活动教学的核心所在,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准点,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案例2:我的好习惯主题活动教学回放──

本课设计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六个子活动──(1)儿童自主学儿歌。金重要、银重要,好习惯,最重要!写重要,算重要,好习惯,最重要!好习惯,宝中宝,学做人,少不了!(2)表演欣赏活动:我有哪些好习惯,表演给大家看;(3)讨论交流活动:我的习惯好在哪里?它给我带来过什么好处?大家来交流。(4)自我成长设计:我还要养成哪些好习惯?(5)献计献策活动:怎样才能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请大家出主意。(6)动手制作活动:试一试,做一张行为习惯养成自查表。这六个子活动蕴含了本课的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目标因素。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奔目标的策略,有序地推进活动,使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能成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空间,成为学生生命灵动和个性张扬的舞台。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欣喜以及自我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上述正反案例告诉我们,活动目标对主题活动全过程起着统领作用。在主题活动教学中要避免因追求表面热闹而造成目标的越位与偏离,要避免因过度追求活动形式而使活动目标成为盲点。教师时时关注主题活动教学的走向,一旦发现有偏离活动目标的干扰因素,就要及时引导,拨正航向。

2.从学生被动活动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活动

新课程方案把主题活动这个宠儿引进课堂,通过儿童多感官参与活动,既动手又动脑,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其潜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彰显活动教学的本真意义。在主题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听、说、闻、触等感官,让他们亲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具体地说,在感受体验活动中,要让学生以既定的角色,投入到情境和角色之中,尽情地去感受人、事、物、境中的人、事之道。在游戏娱乐活动中,儿童就是玩家,要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痛快,玩出味道来。在动手制作活动中,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大胆地试,大胆地做,尝试错了再来,做得不太好可以再做,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反复完善,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磨砺而出。在信息交流活动中,教师首先是搭台,其次是补台(即捕捉机会切入有价值的信息),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真正发布者、信息的享有者、信息的受益者和信息的主人。在表演欣赏活动中,决不可由教师编创脚本,提供台词,不能让学生沦为被人拎着表演的木偶。表演欣赏旨在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其发展,学生从中既要能享受身心的愉悦,又要自觉、主动地去追寻被表演的内容和被欣赏的对象的价值之所在。在竞赛争先活动中,静观学生的表现,教师作为热心观众,要善于借助评价性语言,夸一夸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自我展示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挥洒,充分地展示其才华,凸显其个性。对学生的成绩要真诚欣赏,对他们的绝招、绝活、作品应赞赏有加。学生要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展活动空间,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时间,要注重彰显学生的原创活动结果。教师要甘当配角,积极引领学生这个主角亮相;要甘当绿叶,真心辅助学生这朵红花绽放。总之,只有学生成了活动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新课程的主题活动教学才能彰显高效。

(二)凸显两个注重

1.注重学生思维的力度

教师应有效地调控主题活动的节奏感,正确处理活动中动与静的关系。活动实际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儿童肢体的动,这是一种外在的动,是眼睛看得见的;另一种是儿童脑子的动,这是一种内隐的动,是眼睛看不到的。如果活动教学只是关注学生肢体的动,就免不了肤浅。如我与小动物的教学,教师按照预案引发说:同学们在生活和影视剧中都听到过动物的叫声,谁愿意来学学?接着学生争先恐后模仿鸡鸣、猫叫、狗吠、狼嚎、狮吼。千奇百怪的动物叫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一浪高过浪。如此活动,看似很活,但实则肤浅,只是简单的发声和肢体活动,没有思维介入,撞击不出思想火花,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实效。

主题活动教学,要有动有静,动静匹配。静,并非活动的休止,静的背后实质上是留足时间让学生动脑子。特别是高年级段学生的活动,要渗透智慧的博弈,以激发学生的复杂思维和高水平认知,放飞学生的思想。例如生活中的电视一课的教学,课中的辩论活动很精彩。正反双方围绕看电视的利与弊,唇枪舌箭地展开交锋。学生在活动中既要深入思考,过滤材料,凸显观点,经过思维加工,实现认识的内化;同时又要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表达意见,追问和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思维成果的外化。在辩论中,正方认为看电视可以知新闻、长见识、开拓知识的视野。他们力挺刘翔、姚明、杨威、郭晶晶,如果不看电视,怎么能目睹心目中偶像的风采呢?反方认为,看电视会过早接触成人世界中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受到负面影响,他们反击对方的撒手锏就是只要看电视,就会泡在电视机前舍不得离开,这既不利于健康,又严重影响了学习。正当双方唇枪舌箭、攻防凌厉、旗鼓相当之际,不料冲出一支新的人马:即看电视既有利又有弊,取其利,防其弊,只须选准频道、节目,严格控制收看时间即可。第三者从两组攻防博弈中汲取了思想营养,说到了问题的要害,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本次活动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了,思路活跃了。通过思想的交锋,达到了彼此间的视界融合。

2.注重学生体验、感动的深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取向,侧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然而,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通过在活动中孕育深度体验才能奏效。主题活动要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学生完整心理结构形成的过程,就必须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 形指活动载体,没有形,体验就失去依托;神是指活动所负载的价值追求。学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将活动意义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例如,爱惜每一滴水的教学,学生开始并不在意,有的学生说:嗨,不就是一滴水嘛,我们用的是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水不就来了。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教师特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自来水厂。首先察看自来水的源头,原来水是用水泵从江河抽取,再通过管道输入厂中。在厂内的沉淀池,学生留意观察江河水中的泥沙经过沉淀后沉到池底。接着学生到了过滤池,他们摸一摸水体,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后者更透明。在看消毒装置时,学生发出疑问: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工作人员告知:用于清除水中的有害病菌,让水变得更纯净。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问一问,既满足了感官需要,又激活了思维。通过体验活动,孩子们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自来水来得这么不容易啊,今后用水可要留心,用完后要拧紧龙头,千万不要让它漏掉一滴。学生收获一次感动,就能经历一次心灵的旅行,体验一次情感的升华。感动是人的发展机制的浓缩体现。人在经历感动的过程中,外界事物、情境及其强烈的感召力,震撼着有着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并与他们昔日的经验产生强烈的碰撞,从而导致人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积极整体的变化。感动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又如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时,学生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走近社区的一块绿绒绒的草坪,心花怒放。然而当学生发现草坪的一角有几丛被香烟头烫伤的草时,他们推物及人,感同身受,引发了情感波澜。有的学生感叹到:草坪被烫伤了,正在哭泣。正像别人打了你,烫了你,你也一定会感到很疼的。在主题活动教学中,让学生孕育、生发、扩展、深化体验感动,并让同学彼此间分享体验感动,既是课堂播撒亮点之源,同时也是新课程具有勃勃生机的表现。如此,主题活动教学才会有生命的涌动、心灵的震撼和认识的提升,以及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放飞。笔者认为,引发学生体验、感动,是实施主题活动教学的根本策略。要想学生心头热,须得点燃体验、感动这盏灯。

(三)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学情意识

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施,必须以把握、洞悉学情为前提。教师把握、洞悉的学情愈准,教学才愈有正确的基点,活动才能调动和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活动也才能赢得实效和高效。例如,在保护环境一课教学中,学生开展了手帕和纸巾的对比调查活动。调查前,学生头脑里的原初经验是:现在,一般人的口袋里都不装手帕了。纸巾比手帕好,用起来方便。在活动教学中,同学们通过调查算了三笔对比账:一笔是环保账。制造一吨纸巾,要砍倒17棵树;使用纸巾越多,大地上的绿色就会越少;而生产手帕(无论是丝织的还是棉织的),就不存在环保问题。第二笔是经济账,每块手帕4元,可用2年,尽管纸巾每包只需一元,但2天用一包,一年约花183元。三是健康账。手帕勤洗勤换,闻起来还渗透着被太阳晒过所散发出来的香味,相比之下,纸巾如果消毒不严,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算三笔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孕育了深度体验,并在自己的头脑里主动建构起使用手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节省开支,有利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认识。这次活动之所以收到实效,是与教师把握学情,让活动凸显针对性分不开的。

2.强化反思意识

主题活动教学要达到理想境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需要经历一段实践探索、积淀经验、升华认识的过程;而借助反思这一法宝,能让教师更快、更好地修炼相应的教学素养,这是提升新课程主题活动教学实效性不可或缺的、最为根本的一条。

围绕活动教学进行反思,离不开三大要素,即反思者、反思对象和反思工具。反思者是教师,反思对象是教师活动教学的实践经历,既可以是教师亲自设计、实施的完整的主题活动的流程,也可以是教师在某一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工具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本理念、生活德育理念、生命价值理念以及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有关主题活动教学的要求。

强化反思意识,实际上是要求教师用上述教学理念同主题活动教学实践对话,既探析活动教学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又注重将活动教学的经验提升到观念水平,并找到矫正活动教学失误的途径和方法。如此,教师就能提升实践智慧,就能改善、优化主题活动教学的层次与水平。例如,在教学我爱我的身体时,一位教师引发说: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自己来量量身高,称称体重,看谁是全班最高、最重的同学。教师的话刚说完,好几个学生便大喊起来:小冲,小冲,他是我们班最胖的。喊完还发出讥讽的笑声。显然,活动受到了干扰。小冲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一声不吭地低下了头。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这位老师没有声色俱厉地指责那几个同学是胡闹,而是镇定自若地说:现在郑重宣布,我是二(一)班的一员,班上最重的人是吴一老一师。顿时,课堂停止了喧闹,同学们雀跃地去量身高和体重。就这样,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效推进了主题活动的实施。当天晚上,这位老师像往常一样,打开自己的反思笔记,在记述完课堂发生的事件后。着重从理性层面进行了过滤和提升,并写下了自己的心灵感悟:每一节主题活动教学都是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作为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要彰显大爱之心。新课程的主题活动教学,一定要考虑和满足儿童学习的权利、参与的权利、人格平等的权利、发展的权利以及享受尊严的权利。主题活动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学生,教师要避免因为自己教育行为的缺失而把弱势学生推向边缘化,要防止因教育举措不当,造成对弱势学生的伤害和刺激。主题活动教学要为每个学生生命灵动营造展示平台,使学生能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教师对学生的大爱,源于新课改倡导的生本理念,源于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是教师心灵之花的绽放。

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故事,总结经验,升华认识,放飞思想,这是深化自身专业修炼的需要,是提升新课程主题活动教学实效的需要。

除了总结经验外,教师还应从失误层面反思。对于主题活动教学的缺失、问题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失真、失误,不仅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而且要用理性视点加以评析:这些缺失导致了什么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缺失?反思如同一面镜子,教师要勇于站在这面镜子前,凝神观照,自我拷问。反思,是教师提升智慧、优化主题活动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要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每一次主题活动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应坐下来凝神反思:学生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得怎样?学生是否全部参与了活动?活动中的动与静、形与神、师与生的关系处理得如何?活动中学生是否有深度体验?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情感飞扬和心灵震憾?活动的结果是否与预设的目标相吻合?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拷问,自我比对,审视得失,总结经验。

二、实施主题活动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德育实施中要凸显主题活动教学的价值和效益,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教师要认真、细致、全面、深刻地解读课程标准中有关主题活动教学的一系列论述,并将其视为一把神圣的尺子,用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是提升活动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所在,也是最有效的一招。

二是活动设计要朴实,活动评价要务实。活动设计应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能撇开实际,随心所欲地设计一些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的环节,这样既劳神又耗财,得不偿失。对主题活动教学的评价,不能停留于对活动形式的评价,因为活动所带来的感官愉悦,并不等于满足了学生成长与心智发展的需求。主题活动教学的评价要注重活动的价值取向,权衡活动目标是否到位,充分体现评价的务实性。

三是要处理好同一内容主题活动的教育层次性和教育连续性的关系。所谓教育的层次性,是指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主题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所谓教育的连续性,是指各个学段的主题活动教学相互衔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至高,呈现出一条螺旋递进的曲线。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握既定学段、既定主题活动的教育标高,做到既不降低教育起点,又不随意拔高要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俞英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特别关注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四川康勤秀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罗岚阳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三单元第3课《寸金难买寸光阴》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苏海未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三单元第2课《退一步海阔天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赛君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第二单元第5课《炎黄子孙》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珊玲

小莉帮忙 第一季 第393集 承诺小升初 至今没兑现(续)

与"浅议如何提高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效"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