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我们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而令人感叹的是步入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几乎是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太阳的今天,许多小学生都染上了现代病。如淡漠自我中心。我曾经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中做了这样的调查: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40名学生无人知晓。父母的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个别学生用了好象大概这些模糊的字眼,有些学生说喜欢吃鱼头、鱼尾,鸡骨头等等,大部分学生仍然是不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可这些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究其原因,显然是宠爱溺爱的后果。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然在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娇宠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于是就不知道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又由于父母这一辈子因历史原因,大多受教育不多,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除了读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这样的抱大的一代,直到成年、即使进了高等学府以后,依然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所以要使学生学会感恩,要从小抓起。把它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的方面。怎样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呢?我是从以下几点抓起的:
一、引导学生从满足自我需求到感恩于父母
1、了解父母
大多学生过多的关注自我的需求,从未体验过父母是用怎样的辛勤劳动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的。要让孩子了解这一切,我安排了一次实地调查,内容是父母一天的工作。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成调查报告。
当学生把调查报告在全班交流时,一位男生是这样写的:我父亲的工作是给运矿石车铲料的体力劳动者。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到很远的一座山上去干活。他怕惊动我们睡觉,每次都悄悄的出去。父亲说一辆卡车能装矿石两三吨,每天要铲六七车。每天晚上父亲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着父亲因沉重的劳动而显苍老的面容,我辛酸极了,为什么我以前不睁开眼睛看看父亲呢?我都做了什么?每天伸手要钱,买吃的,买玩的,还与同学攀比。我觉得自己真是不孝顺的孩子,对不起了爸爸。以后我会努力学习将来让您过上好日子。此时他已泣不成声。这次我没有看到其他学生对这位从事体力劳动的父亲有任何瞧不起的目光,看到的是他们的泪水。这泪水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奔涌,这泪水是对这位辛劳父母的尊重,这泪水是孩子们感恩之心的觉醒。
2、报答父母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学生的感恩之情应见诸于行动中,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班主任应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小事,一句温暖的话语无不是对父母的报答。所以我利用假期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为父母做一个菜;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次家务。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学生说:做这些事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报答父母了。家长也说:孩子们的举动令我们非常感动,也觉得很欣慰。这样的活动不能偶然为之,应长期坚持下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3、及时鼓励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所以从家长和老师方面都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所做的感恩行为及时鼓励,而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孩子的感恩之举。有些学生常向我反映,在提出给妈妈洗脚时,父母说:不用了,把你自己的事干好就行了。这样是不可取的,孩子的感恩之心会淡下去,最后成为漠然。家长应对孩子的举动感到自豪,让您和孩子都享受到关爱的温暖。从老师这方面也要对学生加以鼓励。我利用班会把家长请来,讲述孩子孝顺父母的事情,让学生与家长都觉得骄傲。
二、培养学生用感恩之心对待他人
1、应有感激之意
我们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在带班过程中发现总有一些孩子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对老师的帮助尤为如此。老师帮他捡东西,帮他拿药,帮他买饭,他们没什么表情的接受了,没有一声谢谢。为此我在班会上开了一个讨论会:主题是对于老师的帮助用不用说一声谢谢。学生各执己见。说不用的学生认为老师是自己人,还那么客气干吗?用说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更应尊重,要表达谢意。我最后说:感谢有的同学把我作为自己人,可自己人也需要你们的感激,除了师长也包括自己的父母。这是对他人帮助的感谢,体现对别人的尊重,更是自身修养的体现。讨论会后学生改变了做法,别人的帮助,他们会表达谢意。也意识到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每次他们从我手重接过批改的作业都主动说:谢谢老师。
2、应能铭记于心
学生对他人的帮助忘得很快,问起曾给予你帮助的人和事时总是想不出。其时同学间的帮助每时每刻都存在,借橡皮,借钢笔,讲难题等等。但是学生没有用胸怀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些事,所以根本不往心里去。老师要引导学生不忘他人的点滴帮助。所以我在班每周都评选出助人之星让学生列举同学的帮助,集体评选。让学生能铭记别人的帮助。
3、应会回报
古书《弟子规》中有这样的话:恩欲报,报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话强调的是要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就是回报;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说的就是加倍回报;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父母深深的爱、师长谆谆的教诲、朋友的关心爱护都需要我们用心回报。而现在的许多孩子面对父母的爱而心如止水。他们不知道感受爱,更不知道回报爱!
针对孩子们的状况,我开展了一次班队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里记录一周内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然后用了一个小时在班里交流。那一天,孩子们说得很热烈,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那颗爱之心已经苏醒。我又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一些描写父母对子女关爱的诗歌和小短文,集体阅读。通过了这次活动,孩子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总之,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让孩子学会感激,懂得感恩,不但对于孩子人格的完善、家庭的和美,甚至对社会的和谐,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让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暖如春,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