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境萌发体验,让学生乐学。
由于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对什么事情都会感到新奇,在教学伊始时,要运用多种情境方式导入,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与亲,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儿童参与体验的欲望,让他们能够喜欢学习,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讲带问题的生活故事、小品表演、模拟活动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如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教学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相应的情境和物品,再给儿童一定面值的代用券。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说说每天爸爸妈妈是怎样当家的,要准备什么,做些什么,想想如何用现有的钱买哪几种必需品?做到既节约又周全。然后提出任务:今天请小朋友来当家,学习用现有的钱购物,同学们接受任务后,都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小主人的角色,当学生领到钱后很高兴,有的互相商量今天该买什么东西,有的在用纸计算着这点钱应该买什么好才好,有的就匆匆忙忙上去买东西,等等。买完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那些同学在购物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气氛异常热烈,学生积极投入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当家难的滋味,感受到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这是个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我们并不希望在这节课中应该达到学生能学会当小主人的教学效果。
二、引动感受体验,让学生爱学。
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就品德与生活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学生爱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我尽情的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欣赏、游戏、故事等活动。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是丰厚而深刻的。所以品德课程注重的是体验、感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第二册《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中的春天在哪里一课,我设计了春天动物集会的模拟游戏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扮演各种动物,用体态语言展现动物们在春天里的活动。如学生扮演小蝴蝶的展翅飞舞在花丛中传播花粉,扮演小蜜蜂的忙着在采蜜,扮演小燕子的衔着泥土和草在筑窝,扮演青蛙的呱呱叫着在捉害虫,老师扮演老牛的在下地干活等,同时让扮演动物的同学说说自己表演时动作的意思和扮演动物的理由。学生通过扮演动物,尽情地说、问、想、演,感知春天里动物的活动和变化,感受春天之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界中小动物思想。
三、以情强化体验,让学生懂学。
学习主体随着自身所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展开,其体验广度将逐步拓展,体验程度将逐步加深,到达一定阶段便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或价值观的提升。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达不到此种境界,就意味着现场体验最终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能够诱发感悟的真正有效的体验,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的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这一切乃是点燃智慧之火、开启灵感之窗、唤醒思想之力的必备之举。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不仅需要老师的身体力行,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例如教学《和春风一起玩》这一活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身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就是学生感悟后的创造。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总之, 在教学中,让体验融于学习中,学生通过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理解认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