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此,教师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灵活处理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把握课程实质,彰显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回归富有特征的儿童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要先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质,才能贯彻落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理念,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清晰、简明的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效。
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如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 下同 三上)从教材的第36页到41页,全在一节课讲完未免教学内容有过多的现象,学生也未必能接受完,这就需要老师去选择,我在处理这课内容时,分二教时进行讲授,第一节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中有谁为我们服务,第二课时讲授假设生活中没有他们会怎样,让学生在这二节课中去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的关系。
3、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效。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4、教学形式的应用要有效。
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例如教学上例课文,我就采用了音乐激趣、模拟体验、讲解交流等教学形式不断交错进行,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
二、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1、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如教学上例中有一模拟表演的环节,我让二个学生上台表,一位扮演病人,一位扮演医生,表演过程相当成功,当时表演完离开时,病人不小心弄倒了坐的椅子,医生及时扶起,这本不是预设内容,但我及时捕捉住这一动态亮点,问病人这又该怎样感谢医生。学生就在这不经意间感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应感谢他们。
(2)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3)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三、体现活动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注重活动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所以:
1、活动的设计要有适度。
这里所讲的适度就是要注意适时进行动静交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舞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这时,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在积极活动的。
2、活动的设计要有效度。
所谓效度就是要把握活动的有效性,即: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的以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要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
品德课是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一节课中的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
总之,品德课堂中有许多智慧的火花,每一位品德课教师都应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匠心独运,巧用一切课程资源,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展现师生人格魅力,促进每个儿童健康发展,真正使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