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某是我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中上等,每次考试都很稳定,可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不把我的话当作一回事,让我感到束手无策。
一日,我在办公室查资料,无意中听到校长说了一句话:要用一根有弹性的绳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老师简单地以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效果怎么会好呢?
给自己一根有弹性的绳子,理性地衡量有差异的学生。我把这句话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调整了对曹某的要求,允许他在写作业时挑选那些能帮助他快速提高的习题和有挑战性的习题;若是已经掌握的题型就不必费时去做。另外,在课堂上,我也不再苛求他必须回答正确、流利、有感情,不求他事事处处胜人一筹,毕竟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
从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一点:如果我们简单地绷紧了自己的标准之绳去衡量所有学生,势必有一部分人因受到了绳子的限制而失去创造力和上进心,因为他们的能力和成绩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还有一部分人会在长期的不达标中丧失信心,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一时间还不能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