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六年级的《负荆请罪》,老实说,课前没有认真准备,课始,我先请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先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快发现了那是一个剧本,剧本!教室里有了一阵躁动,一些孩子跃跃欲试,见此情景,我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手让孩子们熟悉剧本,准备演戏。不料,孩子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教室里热热闹闹,很快一节课过去了。当然没有一位学生开小差。
第二节课,我让学生上演,学生闹着还要准备,瞧他们,三个一群,四个一伙,背台词,找道具(教室里米尺也用成了廉颇背上的荆条),表情、手势、体态。。。。。每组竟自然产生了一名导演,像模象样地指挥,还剩十分钟,上演了两幕,我趁势让同学们评分,要求让被评的小组心服口服,那阵势太让我激动了,小评委手拿书本,评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当然,这其间,课文内容、人物形象也逐渐烂熟于孩子们的心间。
第三节课(孩子们跟班主任要来的活动课),进行了一次《负荆请罪》课本剧比赛,当场亮分,评委当然没我的份,但我是特约佳宾!那情景也足实让我感动!
孩子的热情感染了我,课后我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同学们,看得出你们是顶顶棒的演员!顶顶棒的导演!不知你们会不会做顶顶棒的剧作家?(孩子们异口同声:能!)是驴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历史小故事改编成剧本!
后来,好多孩子被评上了特级剧作家著名剧作家许多孩子就因为这跟我热络了许多,原来这样的课,孩子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