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生涯,今年来了个跳跃式的大变化,新学期我任教的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接受任命,我的脑袋嗡的一声,一切如我所料:安排路队,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出了校门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布置一件事情,千叮咛万嘱咐还是有完不成的;讲一道题,累的自己是大汗淋漓却发现有学生充耳不闻。一天下来真是嗓子冒烟,疲惫不堪。偶然间我看到了一则故事:
某年元宵节,母亲领着2岁的儿子去看花灯。无数的花灯美不胜收,人人引颈相望,可是喧闹声中,母亲听到孩子的呜咽声,连忙蹲下身子察看状况。结果发现,孩子的眼前,晃动着黑压压的一片屁股,花灯美景,一丝也看不到。母亲忙将孩子高高抱起,这下,孩子笑了。
这个形象而生动的故事使我顿悟: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我们站高了,看远了,就端知识权威的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把孩子看得很幼稚、可笑,往往陷入自以为是的偏执中却不自知。想想,在班级工作中,在教学准备时,我又何尝不是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本身的水平。
找到症结,我常常提醒自己:布置工作时,把语速放慢,许多事情也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询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具体决定。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化难为易,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了解学生,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去看世界,想问题,处理事情,才能钻研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才不会因为孩子注意力分散而动怒;才不会因为孩子的想法与自己相左而发火;才不会因为孩子远离自己为他设计的轨道而失望。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里,去感知他们感知的一切,成为他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