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的渲染,定下了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这节课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她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这节课的主题音乐一次又一次地、恰到好处地响起的时候,学生的情感很快就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得凝重,加上教师精炼的语言,更是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重重的一击。
2.多次运用对比教学,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
不难看出,本课的设计思路清晰,做到了以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去把握教材要旨,去洞悉和分析学情,从而制订出了既新颖又实在的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在情感与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想象中的是什么样的?可如今呢?这样巨大的反差,更加激起学生心中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愤怒。
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的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
(1)当学生从西方人的回忆中,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炼出我们的圆明园是个如梦如幻、宛如仙境的地方时,教师话锋一转,你们想看看吗?可是看不到了?为什么呢?这不正是我们国家的吗?这样的处理,不仅激起了学生内心的失落、遗憾,更是激起了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丑陋行径的憎恨。
(2)当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走近被掠走的中国国宝──铜头首时,是这样处理的:出示现在的图片。以前是干什么用的?身子到哪里去了?出示完整的图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学生从这样的对比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当学生看到精美的喷泉被破坏时,很愤怒!可当学生知道这三个铜头首是爱国人士花重金从国外买回来的时候,更是忿忿不平:我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回来呢?
学生谈到,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正是因为当时落后吗?不然英法联军敢来吗?
3.激起爱国情感,回归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可是一味地活在记忆里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可以忘记这段历史,可是对于历史,对于昨天,我们今天该怎么做呢?当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回答得非常精彩:是动力,推动我们努力;铭记历史教师不留痕迹地把学生由那时拉回到这时,这不正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吗?回归儿童的世界,指导儿童的现实生活。
教师在让学生记住历史、记住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的同时,更让学生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提炼出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今天,让历史不再重演,悲剧不再发生,珍惜今天,保护好我们现在的国宝。
4.语言的感染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整节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可是老师的语言组织很精辟,使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教师的引领又不留痕迹。教师从头至尾都没有对学生说过应该如何,而是学生自己悟到我们该怎么做。
这节课,给了学生心灵很大的触动,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正如学生最后所说对于这段历史,它是动力,推动我们努力。我们的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正是这样吗?
我想:心动了,离行动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