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完了两位沈老师的课,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品社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如何被体现?不可否认,在品社这门学科阵地上,教书先育人的理念一直都在被贯彻着。否则这门学科的名称也不会被叫作《品德与社会》了。这样的学科定位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技能,让这门课成为学生迈入社会的起点。
教书先育人,那么品社课的育人价值体现首先就应该着眼在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一点上。品社课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学生感悟生活,走进社会服务的。
二年级新接班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分饭分汤,竟然没有一个人和说我谢谢,当时我心里挺寒心的。于是在上品社课《爱心小天使》的时候,我就借机把要懂得表示感谢的内容结合这个班级实例和孩子们共享了,我希望孩子能学会体谅,学会换位思考并懂得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这堂课后,我惊喜地发现说谢谢的人多了,而且说谢谢的次数也多了。我想如果当时我很教条地教育孩子们和我说谢谢,我想这谢谢声也许我也能听到,但绝对没有现在这么自觉,这么发自内心吧。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品社课堂,有智慧的老师会结合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社会实际,创设各种情境和体验实践,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多得了一碗美味的心灵鸡汤。
在两位沈老师的课上,我也惊喜地发现了这样的育人痕迹。艰涩难懂的儿童权益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小组学习,用知识问答的方式把学习的枯燥变成愉快,不知不觉中儿童的权益就了熟于心了。五四运动那么沉重的话题,通过老师精心的安排,逐步推进,激发出学生自有的爱国情怀与情操,让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感受着那个年代知识青年的爱国与无畏。
所以育人价值的体现不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我觉得智慧的品社老师更要学会整理教材,梳理相应的教学点,不为求高、大、全,但求把一个有效价值点由浅入深,以小做大,在文章做足做透之后,激发学生自有的情感价值观的生产。不要了教教材而教,而是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做做相应的文章,我想这样育人价值的体现会更有时代感,也能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