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教师的身教作用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身教作用,从而为学生做好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而且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价值观,以教书育人、以身立命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需要和教育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当前,教师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冷漠、粗暴,正说明教师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的缺乏。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入手。
(二)注重教师个人仪表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仪表整洁、气质高雅的教师对学生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教师的发式、穿着应该按照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态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匀称、和谐、大方、整洁而有个性。男教师穿着讲究朴素大方,体现出很潇洒,很有风度。女教师应该尽量讲究淡雅、自然、和谐体现出很高雅,很有情调。教师只有把具体的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礼仪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一是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在礼仪的具体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师范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克制力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某些失礼的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召开辩论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或举办专题讲座,通过校园广播或网络等形式,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接受教育,从而净化校园环境,净化同学们的心灵,加强礼仪修养。
(四)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道德标准,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准则。礼仪的内在要求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要相互尊重、诚恳和善、谦虚而有分寸。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礼仪的具体的内在要求人们的语言、行为、礼节、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要正确处理立意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
礼仪,对于个人,是文明与教养的表现。对于社会,是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对于民族,是精神风貌的发展。教师礼仪是以礼仪学为核心,吸收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师范性。
(五)要以师范生礼仪养成为核心,强调知行的统一
礼仪对于个人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个人的基本要求是:交往不失态,谈吐不失礼,举止不出格④。所以师范院校要把学生的礼仪行为养成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的始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基础道德水平,学生基础文明的基本体现,又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制订出包括礼仪在内的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作用,让学生做到知行的具体的统一。
(六)加强内在美德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不能否定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因此,教师从来都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把教师看作是知识与品德相结合的以身师范者。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直被人们广泛传颂的美德。这种美德经过中国历代教育家和教师不断完善、充实、发展,在整个社会中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辉⑤。因此,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对他们的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意义的层面上,礼仪教育同人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样,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够获得。如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仅微笑这一项内容的训练就要长达半年之久,直到最后笑得亲切、自然、文雅、大方才能够获得登机服务的资格。因此,当前面对师范生礼仪严重缺失的现象,师范院校应该加强礼仪教育的训练,让学生通过礼仪语言、礼仪规则、礼仪态度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仪礼节,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学生风范。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