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我们手拉手》这节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小经验: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要重视亲身体验的感受,无论是城里的小朋友还是农村里的小朋友,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本领和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和生活的能力,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后要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
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 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因此要多些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针对性地带领孩子们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和同龄人一起手拉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战胜困难。同时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课堂内外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