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改中的成果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开放的学习资源,它能帮助教师开阔思路。但是教材却不是教案,它需要教师在认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回归学生的生活,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话题,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确立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开发用好校内、外资源。如:教学《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我不再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而是把学生带到小河边、田野里、树林里、花园里去亲近大自然,听、看、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大自然生命的可贵;回来后,让学生用语言、用图画来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生命世界。
再如,在讲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时,我除了结合教材的距离外,还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事例,选择其中与教材有联系的、又富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人与事,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如刻苦训练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杨立伟;在抗击非典中英勇奋战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创造出世界一流工作效率的模范工人许振超让学生感受时代的气息,自觉地以她们为榜样,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修身养性、积极进取,树立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崇高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教师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引导,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引用教材而不拘泥教材,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改中的困惑
1、许多内容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由于思想品德课课时少,加之平时与学生交流有限,所以对学生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更是有限,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往往不强。
2、大部分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新教材的思想品德课更加淡化知识性,使其真正成为了提高学生品质修养的课程,于是,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所以,不太重视对思想品德课的平时学习,尤其是新教材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几乎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做些课前准备,但许多学生并不重视,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3、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在宽松、和谐、活泼的气氛下进行,这与传统的课堂纪律观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我校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急需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的考核,应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避免重走政治课机械记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