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对高二学生无疑是颇具诱惑力的,如能结合课文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正面回答,不仅可以解除学生的困惑,而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这一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在一堂课内完全讲清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结合课文内容,用不同的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多次予以解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用矛盾原理当场回答学生的提问。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到处存在着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例外。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那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就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了?不!矛盾具有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我们应具体考察不同事物各自的两点是什么。那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两点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待我们学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其次,学完认识论的内容,我告诉学生: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自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即需要发展。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僵化的教条是不对的,也是有害的。这已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所证明。仿效十月革命的模式,搞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文革中一句顶一万句的盲目的个人崇拜;两个凡是的教训,都是极其深刻的。况且,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再次,在总复习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形成正确与错误意识的原因的理论,进一步分析:撇开错误意识不谈,一种正确意识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不要深化、扩展、推移呢?由于主观条件和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因此,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接着,我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客观条件。(教材对客观条件基本上没有展开分析,本人以为,不具体分析客观原因,就不易讲清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一分为二。)
第一,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人们对事物的反映不可能终结。比如:我们正处在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处、合作与斗争为特点的时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除了斗争之外,还要共处相当长的时期,甚至还得合作才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只能生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漫长的。因此,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必然带有某个阶段的特点,而不具有其他阶段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就有个发展问题了。
第二,由于客观事物的多变性、复杂性、多样性,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简单化、程式化。比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问题。在一定历史阶段,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普遍形式。但是,在当今的法制国家里,搞武装夺取政权显然不太现实。从道路上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则成功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可见,必须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由于人类认识基础和认识手段的局限性,每一时代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成果必然带有该时代的特征,难以摆脱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只能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合乎逻辑地推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亦只能作出若干天才的预测。由于受实践的限制,列宁、毛泽东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大量生动的实践,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找出适合中国实际的新路子(即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也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的要求。
此外,在讲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我提及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明确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由此,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伴随着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加深了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真可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