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研: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思想品德教研: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

思想品德教研: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04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12年, 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 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12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 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 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 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着。(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 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 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 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 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 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 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 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 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 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 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 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 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 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 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 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 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 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 ,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 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 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 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 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 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 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 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 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 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 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 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 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 ,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 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 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 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 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 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 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 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 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 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 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 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 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 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 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 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 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 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 学科 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 思想政治课类 思想品德课 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 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 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 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 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 思想政治课 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 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 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 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 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 品质。 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 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 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 文科类 语文 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 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 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 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 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 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 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 性。 英语 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 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 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小学通过看图识字、 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 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 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 历史 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 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 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 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 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 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 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 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地理 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 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 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 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 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 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 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 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观点。 社会 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 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 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 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 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 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 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 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 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 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 点,涉及内容广泛。 理科类 数学 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 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 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 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 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 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 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着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 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自然 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 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 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 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 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 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 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 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 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 化学 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着名 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 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 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 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 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 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 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 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 生物 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 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 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 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 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 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 理科 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 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 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 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 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 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和安全意识等)。 体育与保健 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 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 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 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 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 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 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技艺类 唱游音乐 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 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 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 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 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 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 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 美术 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 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 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 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 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生活与劳动 劳动技术 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 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 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 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 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 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 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 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 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 职业导向 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 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 础。 计算机 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 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 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 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

__中学__年级__班 一、中学各门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增长有关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在下列表格 中,请你就学过的学科,用标出该学科有助于你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有关德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政治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袁雯

小升初须知part2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三单元第3课《寸金难买寸光阴》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苏海未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心电老虎》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沈淑飞

小升初真题讲解5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邓玲荣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爱秋天-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红燕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小莉帮忙 第一季 第393集 承诺小升初 至今没兑现(续)

与"思想品德教研: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