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道德教育及其理论困惑正是这种体系改组转变的阵痛反映。有学者提出,道德新问题必须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没有纯粹的道德。还有学者提出,德育的内容不是自身规定的,它首先取决于社会规定。当前市场经济尤其是转型期环境有很多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因素必须加以克服。在当今社会背景中,道德教育必须有自身特有的强有力的适应机制。
和会的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较一致的熟悉,但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认为,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人自身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来达成和环境统一的活动。因而,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越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其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
有学者认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德理想赋予现实。还有学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有多种,道德是人们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它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其非凡性就是用人的精神性的满足非凡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协调人际关系。市场经济要求道德教育必须化外在道德要求为主体内在自律的追求,因此,当代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有关主体人格的培养。
在道德教育本质和现实性功能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道德作为人类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可能世界的把握,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并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摹写,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加以审阅,并且用理想的标准对现实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这种应是和实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并且推动人类向至善的方向前进。
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也有些学者提出道德教育现实性功能和超越性本质的立足点是什么的新问题。认为,道德的超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应该使超越性追求和现实性规范辩证统一。
道德教育在面向现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必须回答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当前社会转型道德的应是是什么。学者们认为,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是不容置疑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文明的人际关系来强化和维持自身模式运行。市场经济必定要求社会具备和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