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小编准备了高中三年级政治学科第一轮复习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结合考点,紧扣教材,对高中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既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到边到角,又突出重点,迁移热点。即对教材进行梳辫子、穿珠子、找点子。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实施有效教育,强化教改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研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二、教学目的
在整个第一轮复习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复习应紧扣基础知识,让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政治术语要规范,就建构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而言,应做到到点线、面的结合。
(1)对知识的把握要全。即是要全面掌握《考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
(2)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所谓知识线,就是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3)对知识面的辐谢要宽。知识面是由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各知识线有机联系而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
2、把握重点,凸现理论实际。重点主要指: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第三,当年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增加的考点是重点。
3、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考纲不仅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复习中应深入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在明确了方向,把握了命题趋势之后,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较为规范的、科学的练习题,训练答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技巧,发展思维能力。
三、总体时间安排
8月-9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案学案一体化复习
10月11月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学案一体化复习
11月-12月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学案一体化复习
12月-2012年2月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学案一体化复习
四、备考策略
1、加强教学常规,增强备考的实效性。加强备考工作中各个环节(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试卷讲评、培尖辅差)的落实。
2、加强教学研究,增强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严格把控好标高的复习考试的范围,注重研究试卷特点及命题的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备考的质量。充分发挥备课组所有成员的作用,人人动脑筋,个个出点子,集思广益,促进学科整体质量的提高。
3、加强教学改革,增强备考工作的创新性。高考备考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随着考试形势的发展变化,备考工作要勇于创新,坚决克服备考工作的因循守旧,保证各项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三年级政治学科第一轮复习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时事热点:明星拿“天价片酬”是谁惯出来的?
文化时事热点:家长租房“陪读”是爱还是害?
2016年11月6日时事政治(国内)
时政热点:不打招呼的“暗访”才是“原生态”
2016年11月5日国际时事新闻
社会时事热点:“最苦城市排行榜”折射为梦想打拼的爱与痛
社会时事热点:“通知书作废门”,招生办须给个说法
文化时事热点:西湖畔,中国智慧点亮全球治理新理念
时政热点:催生“假离婚”的政策应调整
社会时事热点:应对辞职纠纷,企业也要守法
弘扬体育精神 振奋中国力量
政治时事热点:G20峰会,奉献中国智慧 彰显中国情怀
“1元赡养费”不是钱的问题
杭州B20峰会三大亮点
文化时事热点:让“寒门出贵子”之路更通畅
文化时事热点:“假离婚”的背后是“真悲剧”
时政热点:中国主场尽显中国气派
2016-2017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时政热点:防止“带病提拔”关键要去“三病”
时政热点:又到“9·3”,勿忘抗战精神!
G20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习近平这样说
社会时事热点:“保姆虐童”事件 其实是一面镜子
时政热点:为何总有落马官员“生活不能自理”
2016年9月2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文化时事热点: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回应“没关系”
社会时事热点:“金牌月嫂”速成,年轻妈妈敢用吗?
时政热点:以终身责任“倒逼”决策行为规范
时政热点:发展中国家是G20杭州峰会上的“亮丽风景”
2016年11月5日国内时事新闻
2016-2017学年九年级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