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目标 教材 重点 | 以学校、教培研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科目的考试说明为依托,落实好本学期的备课组教育教学工作。期中考试前完成哲学新授课,到期末完成经济和政治一轮复习。 针对教学实际,早作安排,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多练高频点,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力争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考出较好的成绩。 | |
课组 活动 安排 | 周次 | 活动内容 |
1-2 | 教学计划、进度讨论,集体备课哲学认识论 | |
3-4 | 集体备课哲学第三单元和单元练习选编 | |
5-6 | 集体备课哲学第四单元和单元练习选编 | |
7-8 | 集体备课哲学综合卷练习选编 | |
9-10 | 期中考试安排 | |
11-12 | 集体备课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 |
13-14 | 集体备课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 | |
15-16 | 集体备课政治生活第一、二单元 | |
17-18 | 集体备课政治生活第三、四单元 | |
19-20 | 期末复习练习选编 | |
21 | 期末工作总结、寒假自主学习资料选编 | |
周次 | 日期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 备 注 |
1 | 9.1--9.5 |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 |
2 | 9.89.12 | 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 | |
3 | 9.159.19 |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
4 | 9.229.26 |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
5 | 9.2910.3 | 国庆放假 | |
6 | 10.610.10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
7 | 10.1310.17 |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
8 | 10.2010.24 |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 |
9 | 10.2710.31 |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 |
10 | 11.311.17 | 《哲学生活》复习 | |
11 | 11.1011.14 | 期中考试 | |
12 | 11.1711.21 | 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 |
13 | 11.2411.28 | 复习《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 |
14 | 12.112.5 | 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 |
15 | 12.812.12 | 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 |
16 | 12.1512.19 | 复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 |
17 | 12.2212.26 | 复习《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 |
18 | 12.291.2 | 复习《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 |
19 | 1.51.9 | 复习《政治生活》第四单元 | |
20 | 1.121.16 | 综合卷练习 | |
21 | 1.191.23 | 综合卷练习 | |
22 | 1.261.30 | 期末考试 | |
“异构文化”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实证调查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政治课复习的实效
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析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全身心地投入是讲好政治课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片段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解教育”有感
论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涵的精神分析
分析《经济生活》教学亟须的问题方法
分析道德教育中制度供给过剩的理论
怎样正确理解“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让品德教学成为道德生活的过程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CAI与政治课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
谈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立足岗位,教书育人
政治课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之浅见
浅谈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
追求政治教学语言的精炼之美
政治教学中如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浅析思品课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
谈两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让政治课成为使学生聪敏的课程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
分析信仰结构体系探究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