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力求体现加强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统一。
具体目标是:
1、加强对国情、国策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基本国策。
2、知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
3、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观察社会。
4、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提高思想觉悟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二、教材结构情况和特点
初三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脉相承的。该教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对我国国情、国策方面的教育。把我国的国情、国策教育作为重点,这样加强了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又突出了针对性必实效性。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一(第一课)、二部分(第二至四课)和三部分(第五课)
教材的结构:
1、前言部分是全书的总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第一部分(1课),主要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本部分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制度,其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
3、第二部分(24课),主要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是本教材的重点。
4、第三部分(5课),主要讲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三、学生情况分析和主要措施
1、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对我国国情、国策的了解和认识,在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术语上有一定难度。
2、学生思想观念转变(即从过去的思想道德,纪律观念转向法律观念)有一个过程,对于接触新的知识(法律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3、我校初二年级政治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往往开卷考试难度较大,题量较广,学生信心不足,加之初一学年统考中政治成绩又不理想,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我主要在教学中,加强三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尽量以例说法的方式。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实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本学年度教学课时安排
前言:2课时
第 一 课:3课时
第 二 课:5课时
第 三 课:5课时
第 四 课:3课时
第 五 课:5课时
第 六 课:6课时
第 七 课:5课时
第 八 课:5课时
第 九 课:5课时
第 十 课:3课时
第十一课:5课时
第十二课:6课时
第十三课:5课时
第十四课:5课时
第十五课:6课时
第十六课:3课时
五、存在的不足和打算
以上计划是学年计划在具体的实行中,肯定会存在有不足之处。在不足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时政热点:如何掐灭公务员心中的发财念想
时政热点:铭记那场伟大的胜利
时政热点:一心为民,才能被人民永远怀念
时政热点:检察长是否吸毒,不能藏着掖着
时政热点:地方债纳入人大监督须体现制度刚性
时政热点:如何降低任用干部的“返工率”
时政热点:“大肆”收受红包贿赂仅受纪律处分?
时政热点:检方先行,摁下天津爆炸追责按钮
时政热点:政府应争当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
时政热点:请记住2015年9月3日
时政热点:如何清除政治生态“雾霾”
时政热点:用好督查之“剑”确保政令畅通
时政热点:“朝阳群众”咋令“反腐朝阳”
时政热点:扫除节日腐败要打碎各式挡箭牌
时政热点:精准扶贫贵在“以民为本”
时政热点:简政放权为何“越简越贵”
时政热点:交通违法抄告制度,不可过度依赖
时政热点:根治“奇葩证明”,亟待制度猛药
时政热点:立起官员不得经商的铁规
时政热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时政热点:如何铲除政府采购中的毒瘤
时政热点:青年干部要学会坐“冷板凳”
时政热点:市长辞职恐不能“说走就走”
时政热点:讲好中国故事要实现“三个超越”
时政热点:我们为什么要举行抗战胜利大阅兵
时政热点:从伟大胜利迈向伟大复兴的重大启示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自首”有几多诚意?
时政热点:传承抗战精神,圆梦民族复兴
时政热点:官员“去哪儿了”不能总靠登报寻找
时政热点:“责任清单”就是一张“追责路线图”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