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权利,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二、本课设计的依据
(一)依据学生
初中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怎样正确行使权利?怎样正确维护权利?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模糊不清或存在错误观念。
(二)依据课标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课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年,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难点: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四、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比较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一框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学生对法律以及权利问题的认识情况,以了解学生的法制观念;剪接有关全国人大开会的录象;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收集学生中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和素材;布置学生回家看电视,认识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的意义。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全国人大会议的录象,之后投影国徽。要学生弄明白:国徽图案的涵义、人大代表的组成、代表在开会意味着什么? 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学生入教材,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合作探讨深入浅出 通过探讨,掌握以下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3、举例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落实课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让学生明白:人民民主专政,既包括对人民实行民主,也包括对敌人(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对于专政问题不必展开讲。
过渡 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与公民权利分不开 本框两目内容的衔接
比较探讨
明确概念 播放录象、投影宪法有关内容:探讨有关权利的基本知识,即公民权利的涵义、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澄清两对模糊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分析漫画:弄清人民、公民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逻辑追踪思考交流
小寒案例分析:公民有什么权利?如何切实得以实现?——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立法保障——宪法——司法保障 要学生明确:
1、公民权利谁赋予?
2、公民权利谁保障?
投影法制漫画,合作完成课本P7中部分具体法律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小结:立法保障的含义
分析女生被搜身案例,思考:当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小结:司法保障的含义
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学生列举哪方面的权利与什么法律有关?学生列举被侵权和维权的案例。
总结: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是维权的利剑。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真正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维权的观念和意识。
竞争与合作:大国之间如何相处?
俄罗斯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
冷战后《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政治维度
二战后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从乌克兰危机看俄罗斯的国际传播力——兼议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传播之争
中华传统优秀政治文化是协商民主重要来源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6课参与政治生活练习题
从“中国崩溃论”看美国对中国研究的误区
美国为何独钟颜色革命?
全球顶级智库兰德公司(RAND)发展经验与启示
盘点普京是如何被外媒“失踪”的
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有两大致命缺陷:集团政治和排他性价值观
美国霸权没有死 衰落中仍通过暴力开展攻势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道路的意义
域外势力加大对缅甸介入及其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地缘政治思想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
美国情报系统转型应对高新技术挑战
民粹怒火将重塑美国民主党
冷战时期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楔子战略”
美国政治僵局:腠理之疾还是制度绝症?
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可能实现真民主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民主话语建构
作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的“南海问题”
从“一带一路”海外传播看中国外宣的成功与不足
第7课关注经济发展同步练习题: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
转型范式的终结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形成及影响因素
国外看“中国道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