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权利,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二、本课设计的依据
(一)依据学生
初中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怎样正确行使权利?怎样正确维护权利?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模糊不清或存在错误观念。
(二)依据课标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课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年,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难点: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四、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比较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一框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学生对法律以及权利问题的认识情况,以了解学生的法制观念;剪接有关全国人大开会的录象;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收集学生中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和素材;布置学生回家看电视,认识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的意义。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全国人大会议的录象,之后投影国徽。要学生弄明白:国徽图案的涵义、人大代表的组成、代表在开会意味着什么? 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学生入教材,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合作探讨深入浅出 通过探讨,掌握以下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3、举例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落实课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让学生明白:人民民主专政,既包括对人民实行民主,也包括对敌人(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对于专政问题不必展开讲。
过渡 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与公民权利分不开 本框两目内容的衔接
比较探讨
明确概念 播放录象、投影宪法有关内容:探讨有关权利的基本知识,即公民权利的涵义、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澄清两对模糊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分析漫画:弄清人民、公民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逻辑追踪思考交流
小寒案例分析:公民有什么权利?如何切实得以实现?——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立法保障——宪法——司法保障 要学生明确:
1、公民权利谁赋予?
2、公民权利谁保障?
投影法制漫画,合作完成课本P7中部分具体法律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小结:立法保障的含义
分析女生被搜身案例,思考:当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小结:司法保障的含义
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学生列举哪方面的权利与什么法律有关?学生列举被侵权和维权的案例。
总结: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是维权的利剑。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真正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维权的观念和意识。
习近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关爱大自然
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李克强:整改限期上报 “三力”确保实现下半年目标
张世良:干部要把干好事当做人生追求
李克强:政府公信力是执行力的基础
图解: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王永凤: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
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 到转型关口
第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案
专家:车改后每年或可减支1500亿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中公深度解读: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礼仪展风采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
吴忠民:民生投入要三个“优先”
李克强布局经济“下半场”:确保完成主要目标任务
国务院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
吴德刚: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
张江汀: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全面深化改革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爱在屋檐下》教学设计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李克强:让市场充分竞争公平竞争
李建华:坚持科学治水 全力保障水安全
王淑娟、石美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