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财政和税收(6课时) 国民收入与财政(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国民...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Ji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教学难点
(1)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周(2.202.26)
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三周(2.273.5)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者
内容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1)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2)社会听证制度
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
识记: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作用。
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分析:联系具体事例,分析公民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力:结合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基层民主的形式,分析其意义,提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5.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四周(3.63.12)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知识目标:(1)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2)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2)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监督权极其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5.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的政治参与。
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3.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确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不断改善公共管理、
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遭到损害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
廉洁建设
活动:有益的尝试
真实的体验
制定、评估班长规则
第五周(3.133.19)
第三课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二教学重点:
政府的职能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国政府的责任,感受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府观、公民观。
教学重点
政府的责任包括的内容
教学难点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六周(3.203.26)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归纳民主决策的若干重要原则;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审慎用权
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3.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七周(3.27---4.2)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
政府权威:
1.含义: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权威和影响力。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政府权威具体体现在:
(1)依法行政的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素养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P49讨论:事例一与事例二
事例一事例二
无权威有权威
与群众有隔阂得到人民的信任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不到保障造福于民
5.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无形的影响力)
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
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全国人大的地位及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及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具体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以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能力:
(1)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3)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八周(4.3---4.9)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㈡.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
⑴.了解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
⑵.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一国两制
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等。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
⑴.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的国体相互关系等。
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国两制的关系等。
⑶.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在港澳回归祖国的先例后,顺利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学难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九周(4.10---4.16)
期中考试复习期中复习和考试
第十一周(4.24---4.30)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觉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把握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西方宣传的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特别是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使学生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多党制。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执政方式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十三周(5.8---5.14)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能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探讨价值的场景和活动。鉴于此,本节课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资料;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用三个镜头,展现我国有五大宗教,让学生对宗教界状况有所了解,为分析我国宗教政策做铺垫。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难点。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要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并阐明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首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其次,阐述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最后,阐明中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政策,咨询当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了解本地的宗教状况。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调查个人家庭社区宗教信仰状况,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五周(5.22---5.28)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当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培养自主学习,关注国际政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作用
教学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六周(5.29---6.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十七周(6.5---6.11)
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6.12---6.18)
期末总复习
考前测试
第二十周(6.26---7.2)
期末考试五、财政和税收(6课时) 国民收入与财政(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国民...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Ji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教学难点
(1)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周(2.202.26)
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三周(2.273.5)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者
内容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1)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2)社会听证制度
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
识记: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作用。
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分析:联系具体事例,分析公民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力:结合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基层民主的形式,分析其意义,提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5.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四周(3.63.12)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知识目标:(1)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2)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2)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监督权极其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5.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的政治参与。
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3.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确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不断改善公共管理、
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遭到损害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
廉洁建设
活动:有益的尝试
真实的体验
制定、评估班长规则
第五周(3.133.19)
第三课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二教学重点:
政府的职能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国政府的责任,感受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府观、公民观。
教学重点
政府的责任包括的内容
教学难点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六周(3.203.26)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归纳民主决策的若干重要原则;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审慎用权
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3.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七周(3.27---4.2)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
政府权威:
1.含义: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权威和影响力。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政府权威具体体现在:
(1)依法行政的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素养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P49讨论:事例一与事例二
事例一事例二
无权威有权威
与群众有隔阂得到人民的信任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不到保障造福于民
5.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无形的影响力)
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
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全国人大的地位及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及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具体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以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能力:
(1)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3)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八周(4.3---4.9)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㈡.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
⑴.了解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
⑵.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一国两制
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等。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
⑴.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的国体相互关系等。
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国两制的关系等。
⑶.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在港澳回归祖国的先例后,顺利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学难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九周(4.10---4.16)
期中考试复习期中复习和考试
第十一周(4.24---4.30)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觉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把握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西方宣传的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特别是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使学生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多党制。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执政方式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十三周(5.8---5.14)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能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探讨价值的场景和活动。鉴于此,本节课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资料;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用三个镜头,展现我国有五大宗教,让学生对宗教界状况有所了解,为分析我国宗教政策做铺垫。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难点。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要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并阐明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首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其次,阐述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最后,阐明中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政策,咨询当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了解本地的宗教状况。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调查个人家庭社区宗教信仰状况,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五周(5.22---5.28)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当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培养自主学习,关注国际政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作用
教学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六周(5.29---6.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十七周(6.5---6.11)
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6.12---6.18)
期末总复习
考前测试
第二十周(6.26---7.2)
期末考试
总结:新的学期查字典政治网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高中高一政治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政治网!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