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目标
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云南或不解禁发泡餐具 昆明尚未具备回收能力
2013年全国暨湖北省“爱鸟周”活动
外交部:已要求朝方保障中国驻朝使领馆人员安全
人社部:我国将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乌鲁木齐-台北航线将改成波音777宽体客机
科技部长会见蒙古国教科部部长
广州质监局三公经费预算表公开一夜被删引热议
领导人的平民爱好
新手3年内发生重大事故 驾校将被暂停考试预约
民政部发布公墓服务行业标准 统一规范殡葬服务行为
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政府共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
西沙旅游拟于“五一”小长假前开通
统计称内地每天至少1名警察牺牲9人负伤
北上广等城市墓地开始限售 市民半夜排队买墓位
民政部:残疾军人同时享受国家补偿与社会待遇
国家安监总局等联合调查新钢爆炸事故
财税改革:将提取财政收入实施再分配
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美专家:中国将超美成伊拉克石油最大受益者
泸州警方狠抓反腐倡廉建设 四举措加强纪律保障
天津市环保局辟谣 PM2.5浓度与楼房高度无关
交通运输部通知要求创建平安交通 持续改善民生
最高法: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强制拆违申请
商务部正对“最低消费”问题进行研究
左尚原:地方“预算”玄机几时休
市纪委推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信息报送制度
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公开政采动态等信息6543条
福建省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民政部开通中华英烈网 在全社会营造缅怀英烈氛围
民政部正着手制定殡葬管理行业标准 规范中介服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