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生命多么可贵》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政府,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又如:《规矩与方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时政热点:贪官,退休别想“软着陆”
2016年3月份国际时事热点汇总
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要为自己的“人情往来”划好红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初三政治(下)期中备考综合模拟题
时政热点:“读三遍”回复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低头族”还是社会陋习
乔羽侵权案的警示意义
高一下册政治第三单元复习题精选
“熊猫风波”仅仅是一场误会吗
初三年级政治下学期模拟试题(含答案)期中大联考
腐败莫搞“全家总动员”
时政热点:拒收之外更应该查查谁在送礼
高三政治第二轮生活与消费单元调研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政治第二轮单元调研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习近平抵达华盛顿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2016届高三政治第二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调研测试题
“银发军团”宣传正能量值得点赞
工匠精神拼态度也拼环境
2016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点
清明祭扫,让逝去的灵魂有一个地方安放
时政热点:由误会引发的公安局“神回复”也令人深思
“网红经济”,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2016学年政治高一必修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练习题
确保农民工再教育计划成功推进
时政热点:“瘦身”与“强身”为健康政府护航
游十三陵也要讲“皇亲国戚”身份?
2016年3月第4周时政汇总(03/21-03/27)
让党员干部远离纪律红线廉洁“清明”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