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计划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习,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较紧,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1、《我们健康成长》 (1.11-1.15)
①诚实守信、节俭的格言
②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③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④知道世界节俭日、花零用钱的五部曲、会分析生活中浪费现象
⑤认识怎样才是真正的美,嫉妒别人的坏处
⑥学会感恩社会,学会助人,掌握基本知识
2、《为建设新中国》(1.18-1.22)
①了解新中国“一穷二白”,知道有关带“洋”字的物品,人民生活现状
②知道新中国成立时期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③了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朝中友谊塔
④了解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我们国家都取得了那些成就。
⑤了解“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伟大一兵”雷锋的先进事迹。
⑥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
3、《春天的故事》 (1.25-1.29)
①“四大件”的变迁(60年代及80年代)
②知道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 了解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三靠)、深圳的发展。
③知道我国北方著名的汽车城,我国名牌汽车。
④知道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北方工业明珠、西北工业重镇、全国水路要冲,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名优农产品基地。
⑤知道“豆选法”及其产生背景 ,了解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权利,知道资格最老的人民代表申纪兰。
⑥了解青年志愿者标志,联合国会标的构图及含义。
⑦知道1955年我国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⑧知道联合国成立时间、所在地,常任理事国。
三、复习方法:
先基础,后提升,采取的是二轮复习法。
第一轮:夯实基础阶段
(1)夯实基础知识。教师列出每一单元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接着检查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2)达标检测,及时反馈。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检测,并及时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轮:综合提升阶段
通过做几套比较好的综合题,教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中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复习过程中,对优秀生和边缘生提出较高要求,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平时多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边缘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政治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
经济时事热点:给网络直播的任性戴上紧箍咒
发改委解读: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推动铁路全面转型
别让预付卡变成诚信滑坡带
8年四道“处罚令”怎都成了挠痒痒?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6年7月第1周时政汇总(07/01-07/08)
登报寻百名“吃空饷”在编人员,政府如此无奈?
根治政府花钱“顽疾” 对社会资本“一视同仁”
社保缴费基数增 收入不会“被下降”
时政热点:取消公务员双休日,依据何在
6.53亿元,政府的钱咋这么好借
文化时事热点:赵薇欠祖国和人民一个道歉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社会时事热点:反转新闻不该成为一种常态
习近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2016年7月11日时事政治(国内)
“家庭厨房”应在监管下发展
解读:教育均衡路,城乡齐迈步
CPI涨势减弱 PPI降幅收窄
解读: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
时政热点:抗洪抢险作秀不能有第二次
禁止外地就读,不如提升本地教学水平
给“直播”立规矩是网络法治化必然要求
政治时事热点:呼唤更多正能量的“网红”
民族情绪改变不了“双重标准”
警权的信任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时事热点:“泥水馒头”见证军人担当
时政热点:“停休令”前后反复,不是办事是搞事
重塑我国微观经济模式
给高校“禁卖令”松松绑,多一些灵活性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