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总结
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其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此外,我还不断探索品德教学的有效途径,积极撰写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获省级三等奖。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并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一文来自斐斐课件园!/JiZong/ZhenZhiJZ/82030.html
时政热点:中国,永远在这儿
2018年11月9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11月14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时政:11月2日国内篇
时政热点:打造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习近平给出互联网趋势最新判断
美丽中国,包裹多了 垃圾少了
2018年时政:11月1日国内篇
时政热点: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新举措
2018年11月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时政:11月10日国内篇
2018年11月1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进博永不落幕,发展永无止境
时政热点: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时政热点:打开中国馆,发现全世界
2018年11月1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时政:11月8日国际篇
习近平上海之行五大看点
时政热点:疫苗立法,走向制度正义的价值共识
2018年时政:11月12日国内篇
2018年11月1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共同发展
2018年11月2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毛泽东如何写成《论持久战》
时政热点:始终坚定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信心
时政热点: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
2018年11月10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11月11日时事政治考点(国际)
2018年11月10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2018年时政:11月9日国际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