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认识,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直到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
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 注
1
9.3—9.7
从问题开始
1
2
9.10—9.14
创造的快乐
3
教师节
3
9.17—9.21
让田野告诉你
3
4
9.24—9.28
走进车间
3
中秋节
5
10.1—10.5
国 庆 节
3
国庆节
6
10.8—10.12
插上科技的翅膀
7
10.15—10.19
坐在家里看世界
3
8
10.22—10.26
沟通无极限
3
9
10.29—11.2
我的信息生活
3
10
11.5—11.9
灿烂的古代文明
3
11
11.12—11.16
伟大的科学成就
3
12
11.19—11.23
绚丽的文学艺术
13
11.26—11.30
文明遗产知多少
14
12.3—12.7
地球有多大
15
12.10—12.14
飞越太平洋
16
12.17—12.21
和非洲朋友共舞
17
12.24—12.28
迷人的欧洲风情
18
12.31—1.4
世界真奇妙
元旦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考试
21
1.21—1.25
22
1.28—2.1
初一上册政治走自立自强之路知识点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要点:做自尊自信的人
时政热点:不知政策的政务服务人员何谈服务?
人教版初二上册政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
无人机拍天鹅别太任性
时政热点:治理“雁过拔毛式”腐败更见功夫
时政热点: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
人教版初三政治参与政治生活同步练习题
初二上册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我们共有一个家
湖北白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
无合同无保险,寒假工为何没人管?
“吃拿卡要”是名副其实的腐败
风雨中我在成长期末知识点复习:初一上册政治
官员死亡问题亟待进行“脱敏化”处理
2015年中国电影破纪录,市场越好剧本越是核心
2016七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要点: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模拟试卷
时政热点:“铁腕巡视”锤炼制度反腐
2016年初一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公交优先”首先体现“安全优先”
陕西黄陵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时政热点:党员干部必须严守政治纪律
时政热点:居住证办理不应成为积分落户的“拦路虎”
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2016届河南洛阳高三12月统考政治试卷(附答案)
10倍经济“补偿”岂能与信任等价
时政热点:谨防年底送温暖变形走样
李克强:有人说你们是煤黑子,我说你们是煤亮子
时政热点:领导干部能“上”更要能“下”
初一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模拟试题:2016学年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