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识记: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货币的发展形态。运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价值取向〕随着货币形态的发展,我们可以体验到,越是新的货币形态,越能方便人的交换,所以我们应该适应发展了的货币形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
难点:货币的定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一节我们学习了商品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用什么作为交换的媒介呢?
(学生)钱。
(教师)对,下面我们就学习和探讨我们所说的钱,教科书上说的货币。我们班的部分同学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让他们给我们作个精彩的介绍。
学生甲:讲解金属货币
学生乙:讲解纸币
学生丙:讲解信用货币
学生丁:讲解电子货币
教师归纳:由他们的讲解我们明显感受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货币的进步,那么这种力量是什么?
学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金属货币的出现也不是突然的,也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的发展形态
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产生
(教师)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货币和商品是同时产生的吗?二者谁在先、谁在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思考下列问题: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板书)
(提问)最初的商品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物物交换?
(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应补充说明的是,当时的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少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如有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假如2只羊换1把石斧,用公式表示即为:1把石斧=2只羊。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人们把石斧看作价值的代表。或者说与价值等同,我们称之为等价物。
2、扩大的物物交换(板书)
(提问)(1)什么是扩大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
(教师补充)物物交换的明显缺点是: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如书中所述,想用羊换石斧的人,几经周折,才告成功。
(教师)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板书)
(提问)(1)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2)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对商品交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学生回答2)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可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板书)
(提问) (1)历史上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2)为什么历史发展的结果会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当,各地区不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在历史上,牲畜、布帛、贝壳、粮食、食盐、金属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宝、贝。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部首,如货、赔、赚、贩、购等。
(学生回答2)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是金银自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即金银有许多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
首先是体积小、价值大。因为采掘金银要耗费巨大的劳动,所以金银的价值大。这样,人们可以携带少量的金银,就能买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黄金、白银极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几千年后挖掘出来,仍完好无损。
再次,质地均匀、容易分割。金、银可以随便熔合,又可随便分割,其价值不会受到损失,而羊、布、贝壳等就不行。 正因为金银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黄金、白银身上。金银一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们也就成了货币。
(教师小结)从上述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发展的障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货币的出现也带来新的矛盾。(注:为后面讲商品流通、通货膨胀埋下伏笔,这里暂不展开。)
三、货币的定义(板书)
(提问)大家是否能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归纳出货币的定义?
(学生回答)“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根据以上我们所学的货币知识,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
(1)金银天然是货币
(2)货币天然是金银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我们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成为货币。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正确的。它正好说明货币的产生过程,金银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货币就产生了。 通过这两道练习题,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货币的本质。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发展形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4、货币的产生:即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三、货币的定义
教学提问
1、通过学生的讲述归纳货币的形态有几种?
四种,即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
2、是什么在推动货币的逐步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3、阅读并用一句话回答,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商品交换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
四个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化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即货币的产生。
5、为什么叫偶然的物物交换?由公式表现为什么?
原始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极不发达,产品很少出现富余,所以商品交换的几率也就很少。公式为:一把斧头=2只羊。
6、回忆,等号左右两边的地位分别是什么?
等号左边:价值;右边:交换价值(等价物)
7、为什么叫扩大的物物交换?它有什么缺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其缺点: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8、扩大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为什么?
一只羊=两把斧头;一头猪;一匹马
9、人们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困难呢?
出现一般等价物。
10、什么叫一般等价物?它与其他商品作对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人类历史上都有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它有什么作用?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布帛、贝壳、牲畜等。简化了交换,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1、用公式表示是什么?
两把斧头;一头猪;一匹马=一只羊
12、其缺点是什么?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交换还是会出现不同的一般等价物。
13、人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金属货币产生即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14、用公式表示为什么?
两把斧头;一头猪;一匹马=1两金银
15、为什么一般等价物会固定在金银上?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是金银自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即金银有许多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
16、什么叫货币?这里的货币指的是哪种形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里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是狭义的货币。请大家区分,广义的货币包括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从产生角度讲仅仅指金属货币。
教学反思:
优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语言表述简洁、准确;板书设计合理。
4、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点好,讲解到位。
5、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做到有机结合。
不足:
课堂容量大,学生思考的空间相对不足。
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外因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吗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提高听课的效率 比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
正确理解“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政治教学
如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效率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巧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
五步法助你梳理知识体系
“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彩图插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高考政治复习微观知识整合探索
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