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三、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知道商品的含义
○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 理解货币的本质
○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五、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钱也就是货币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同学们需要的书、本、电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商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和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可参考“教材P4探究活动一”)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便宜、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探究活动一”)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情景】七年后,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假设每个月工资2000元。201X年8月,在你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你拿到了你人生的第一笔工资2000元,说说你的打算?
【学生答1】交给父母。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孝顺子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他们一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生答2】自己放家里存起来,以备需要。
【师点评】这类同学应该是对生活很有计划的人,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在平稳中前进,但要注意钱的安全性。
【学生答3】买一点股票,开始投资实战。
【师点评】这类同学很有投资头脑,相信在生活中能抓住属于你的机会。
(买股票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也为第二单元《投资与理财》知识的教学做些铺垫。)
【学生答4】到市场享受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的乐趣(为家人和自己买礼物)。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生活的乐观派,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问题】 到市场买什么?大概花多少钱?
【学生答4续】300元给爸爸买一块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还剩1400元。
【问题】如果你在离开市场时,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标价3000元,你怎么办?
【学生答4续】下个月再买;如果有信用卡,现在就可以先透支1600元,下个月再还钱……
【师归纳】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这些选择中货币分别发挥了它的什么职能:
(1)2000元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保存起来──贮藏手段。
(2)买一些股票,300元买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流通手段(实实在在的钱,即现实的货币)。
(3)标价3000元──标明笔记本电脑价值大小──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4)工资2000元、透支1600元──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有时间差──支付手段。
【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越来越大,慢慢超出了国界,这时货币产生了另一种职能──世界货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7相关内容,掌握板书(二)所列知识。)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 A.含义 B. 价格 C. 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 A.含义 B. 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 C. 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银条块→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
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
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
假币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假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假币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快乐、健康、自由、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如果这些都需要金钱来维系,那么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我们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
当你有钱的时候,能不能任意的挥霍呢?刚才已经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付款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五)电子货币(板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意志坚强的表现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十五课第一框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勇于开拓进取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情绪——奇妙的“窗口”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走进中学》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