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的依据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民族精神三方面是统一的。要讲清中华民族精神就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定是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道德密不可分的。
学情分析
当今所处的时代,是各种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物质和生活方式的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使中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中华文化归属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追求的方向,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认清方向,在学习体悟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践行者和建设者。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掌握其基本内涵。
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手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一粒沙,一堆沙
教师提问:如果一阵风吹来,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一堆沙更稳固?
教师总结:根据同学们说的我们知道,沙堆是汇集在一起的,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了维系稳固的力量。如果把一粒沙比作一个人,一堆沙比作一个民族的话,就可以理解成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维系的因素──团结、凝聚力。
教师提问:请你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史上有哪些表现团结一致的事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过去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现在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等都离不开团结这个法宝。
教师提问:哪些因素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因素集中表现在人们对信念、命运关注(个人,他人、国家)、价值追求等方面──属于文化观念。
根据材料学生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
【出示素材】传统文化习俗节日──寒食、端午
教师提问:谈到寒食节或端午节我们想到了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回答)
【出示素材】看看院门──对联
教师提问:这家主人在传递怎样的信息?为什么要传递这样的信息。
(学生回答)
【出示素材】再听听古人说的话
教师提问:假如学校搞一个活动,要我们推荐名人名言,你会推荐哪一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具体的传统文化习俗、节日与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道德信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甚至审美情趣的形成。进而它又影响我们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家国认知。
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且内涵丰富。 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到某一个角落。我们就把这种文化中凝练出来的、体现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叫作民族精神。
教师提问: 我们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怎么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民族精神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民族精神通过优秀的文化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反映。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叫作民族精神。根据以上观点同学生试着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学生回答)
教学过渡:人类历史长卷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
【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的长征精神,新中国工业初创时期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当代的航天精神。我们会看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加深着,丰富着。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试着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是民族的魂。
教师提问: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当前我们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实践者也就是去承继、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 传播弘扬者就是用我们做得到的各种方式去推广(对内、对外),建设者就是除了守望,还要激发、增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徐冰的英文方块字
教师总结:艺术家开展一个长期活动,教很多外国人用中国的笔、墨、纸、砚写英文,以巧妙自然的方式切入外国人的生活中,去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让他们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体会其中的奥妙与精彩)
教师总结: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就像是从一粒沙到一堆沙──汇集力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题。请同学们记住传承文化才能传承精神。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知道一个民族的稳固发展所需要的维系因素──团结、凝聚力。
通过学生的体会导出民族精神深层的内容。
进入生活体验,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的影响。由此,强化民族精神含义的认识。
了解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作用;厘清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区别联系。
学会辩证的、发展的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丰富性。
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反思自身作为中华子孙对中华民族精神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义务。
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帮助学生体会,传承文化才能传承精神,做一个中华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在竞争中和平发展练习题
创新是关键练习题
拒绝诱惑 保护自己综合练习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练习题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9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16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19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17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23
参与政治生活练习题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18
生产、劳动与经营课时练习13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25
生产、劳动与经营课时练习4
学过安全生活综合练习卷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5
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课件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练习题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课件1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22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6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27
心中的天平课件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26
生产、劳动与经营课时练习11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合提升复习课件4
我们向往公平课件2
生产、劳动与经营课时练习7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练习题
生产、劳动与经营课时练习2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