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基础的基本理念,生成教学设计,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2.课题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有很多种,而中国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之一,本课的课题以中国箸为依托,力争实现课标的要求。课题中“中国箸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部分体现的是课标“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传统”;课题中“中国箸的力量──对话世界文明”的部分则体现的是课标“加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和对话的意识”。
3.教学内容分析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用餐工具,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本课内容以中国箸文化为背景和线索,贯穿始终。
4.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1:中国箸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设计目的:学习和了解中国箸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产生文化认同感,生成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意识,继而引导学生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离自己并不遥远,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节2:中国箸的力量──对话世界文明。
设计目的:通过中日韩三国筷子的渊源和对比,中华食文化圈的形成,让学生体验中国箸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与世界文明对话,即拥有中国情怀、包容心态和国际视野。让学生理解,对话是双向的,即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在靠近中国。
环节3:中国箸的力量──凝聚传承与对话的力量。
设计目的:对前两个环节进行总结,让学生理解传承和对话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传承中有对话,对话中有传承。
二、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初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奇的事物。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生是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但是,这份认同感被对外国文化的好奇所掩盖。学生的兴趣爱好倾向于外国文化元素,比如NBA、动漫、格莱美和好莱坞等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很低,提到传统文化就会反射到晦涩难懂的古文和背诵。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学生感觉非常抽象,晦涩。提到中华文化传统,很多学生会反射到“保守”“落后”这样的感受。比较而言,学生更向往外国文化。而且,学生认为传承文化传统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对于对话世界文明,学生很感兴趣,但没有深入思考过,简单地认为对话是“中国走近世界”的单向交流,意识不到双向对话的思维。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调整认知。
2.能力水平
初二的学生独立性逐步增强,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感性思维活跃,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依据情境材料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经过一学年的培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传统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树立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包容的心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意识。
2.能力目标:感悟中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形成对信息的整合能力;理解传承和对话是辩证统一的,形成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学会合作与分享。
3.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箸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从小事做起;体验中国箸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理解如何与世界文明对话。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对话世界文明。
2.教学难点:对话世界文明。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
2.学法: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舌尖上的中国2》宣传画
问题:《舌尖2》的宣传画上有哪些中华文化的符号?
归纳:画中有丰富的中华文化符号:青花瓷、书法、泼墨山水画、筷子和中国红。让我们把焦点锁定在筷子上。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进餐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载体。小筷子大智慧,一双小小的筷子在文化传播、继承、交流和对话中拥有独特的魅力与力量。因此,我们的这节课,就从这一双筷子开始。
【新课教学】
环节一:中国箸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1.中国“箸”的文化传统
问题:说一说,“箸”和“筯”的读音是什么?
归纳:“箸”和“筯”是“筷”的古汉语,都读[zhù]。是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筷子。据考证,第一把筷子大概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用筷子作为进餐工具,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可见,中华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问题:明明是两根筷子,为什么要说“一双”筷子?
教师点拨提升:问题的答案源于筷子背后的文化内涵,这里面包含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筷本两根,同起同落,相始相终,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平稳”“和谐”和“中庸”;中国人深沉的性格、思维方式与筷子是高度契合的。这些都显现出中华文化的厚度。
学生活动──知识比拼:用筷礼节知多少
教师点拨提升:我们要知道正确拿筷子的姿势和用筷子的礼节,懂得用筷子的时候有哪些禁忌,这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分子,必备的明礼和修养。
教师小结:小筷子大智慧,透过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我们感受到的中华文化的厚重,具有深刻的内涵。可见,中华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
沿用千年的中国箸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载体,借助它的力量,我们感受的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内心充满着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那么,让我们握箸在手,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2.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从“握箸在手”开始
观看视频:央视公益广告《筷子》
问题1:视频中出现几个关键词?
归纳:视频中出现了“启蒙、传承、思念、感恩、中国味道”
问题2:《筷子》在启迪我们什么?
归纳:中国箸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无论是身处故土的国人,还是旅居他乡的游子,都对筷子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筷子》在启迪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本,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教学过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呢?
学生活动──体验与分享:你拿筷子的姿势对吗?交流正确拿筷子的姿势。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有人说:“拿筷子的姿势正确与否真的无所谓!能夹到吃的就行嘛!”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总结:首先,正确的拿筷子的姿势,有助于我们借助杠杆原理,更容易而灵活的使用筷子;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规矩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学会正确拿好筷子,就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具体行动!
教师小结与升华:中国箸象征着古老而悠远的中国文明,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透过小小的中国箸,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坐到餐桌前,拿起一双精美的筷子,我们端详的是中华文化悠远绵长,握紧它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用筷子送进口中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对中华文化浓得化不开的眷恋;充盈的不仅仅是味觉,更是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环节二:中国箸的力量──对话世界文明
教学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箸的力量,它激励我们,让我们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我们应该如何借助中国箸的力量,与世界文明对话呢?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探究。
1.对话世界 不忘传承──中国情怀
展示图片:小筷子大创意──外国朋友喜欢的中国创意筷子
问题:这些创意筷子的亮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与提升:设计者们在筷子身上融入了旗袍、青花瓷和微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精湛技艺,用现代的视角注解中国传统文化,正因如此,才收到外国朋友的喜欢!可见,在与世界文明对话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忘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这是深植于我们心中的中国情怀。
2.尊重差异 理解不同──包容心态
考考你:这些筷子分别是哪国的?
学生活动──展示风采:日本的筷子和韩国的筷子
中国箸VS日本箸VS韩国箸
|
材质 |
长度 |
形状 |
中国 |
多竹制 |
稍长 |
圆头方尾 |
日本 |
多木制 |
稍短 |
尖头粗尾 |
韩国 |
多金属 |
中等 |
形状扁 |
想一想:哪个国家的筷子更好呢?
总结: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这些筷子的差异源于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逐渐本土化,最终形成各自的筷子文化。文化有差异,但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面对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做?应该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拥有了包容的心态。
情境: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独特的饮食习惯
加拿大:因纽特人地区,饭后打个饱嗝会让主人很开心 俄罗斯:不能拒绝的伏特加酒
日本:吃汤面发出响亮的吸溜声 埃塞俄比亚:有用手相互喂饭的习惯
问题:那时那地,你会选择如何做?
总结: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面对差异,不要排斥,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如果不胜酒力,要量力而行,但一定要向主人表达感谢之情。
教师小结:总而言之,当我们与外国友人交往的时候,实质上就是两国文明的对话,我们要学会尊重差异理解不同,这是一种包容的心态。请用包容的心态开启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3.学习借鉴 共同发展──国际视野
问题: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使用筷子?
教师点拨与提升:当今世界至少有18亿人在使用筷子,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和蒙古国等国家的人们都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以中国为核心,形成了中华食文化圈。筷子起源于中国,各国学习和借鉴了中国的筷子,具有一定的共性化特征;筷子传播到各国以后,又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相磨合,实现了各自的本土化过程,具有各自的特性。可以确定的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各有特色的“箸文化”是各国之间学习借鉴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可见,各国“箸文化”的诞生得益于各国文明在对话中,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打开了国际视野。
展示图片:小小筷子创意无限
问题:这些创意的亮点又是什么?
教师引导与提升:创造者们在筷子身上创造性地将刀叉和筷子“合体”,既做到了中西合璧,又注重实用功能。这是一个借鉴的过程,是中国学习世界,中国走向世界。
情境:外国友人钟爱中国箸
法国的“金筷奖”:旅游协会制定 “金筷奖”,表彰出色的中餐行业。
德国有“筷子博物馆”:收藏了上千双不同历史时期的筷子。
印度设计师钟爱筷子头饰:彰显创意。
总结: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走向世界,世界也在靠近我们。世界文明交相辉映,彼此积极的交流,对话和融合!
今天的中国箸,一头连着悠远灿烂的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文化传统;一头连着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大花园。中国箸既是世界文明大花园中的一朵瑰丽之花,又是对话世界文明的重要桥梁。让我们借助中国箸的力量,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抱有中国情怀,打开国际视野,对话世界!
环节三:中国箸的力量──凝聚中国力量传承与对话的力量
展示图片:
问题1:请给这组图片加上标题 添加图片背景
一个德国人图解的中西文化差异,蓝色(左)代表德国,红色(右)代表中国。
问题2:猜一猜作者设计的标题
给出标题:“时尚”
问题3:你如何理解“时尚”?
引导与过渡:从图片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正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表达。更深层次看到的是全球化时代下,不同文明在交流、对话。能够品尝到异国的美味,而且爱上异国的文化,这是世界文明的对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在享受“别样”的异国时尚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提升: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与世界文明对话,两者并不矛盾。传承和对话是辩证统一的,传承中有对话,对话中有传承。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对话的关系:可以接受新鲜而特别的异国时尚,但不要忘记和否定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世界文明的花园中,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希望同学们,徜徉在美丽花园的时候,既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要顾此失彼!
总结升华:中国箸对中国而言是历史、是文化、是修养;对世界而言,它是世界文明之瑰宝!今天的中国正自信而坚定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用好手中的筷子,因为这就是重要的历史传承。我们更有责任和使命,将中国箸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这就是在对话世界文明。同学们,做一个有着包容的心态、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现代中国人,做一个拥有对话性思维的地球人吧。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设计一款送给外国朋友的“个性化”中国箸,我们将在学校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