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掌 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 任 感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唯物史观对外开放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对外开放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压力,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改革开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营造氛围:播放视频《春天的故事》
[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说: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女儿生日那天一大早,王老师打开电脑,给远在美国的妹妹一家人发了问候邮件,然后就带孩子上街,先去逛超市,什么超市呀,美国投资的沃尔玛,马来西亚投资的百盛,买到了几样东西,一样来自德国,一样来自韩国,一样来自美国,然后到人民公园用日本的佳能相机给孩子照了几张照片,随后就去麦当劳吃午饭,看到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旅行者。午饭后,碰到吕老师,开着别克轿车,拿着诺基亚手机,说自己的女儿暑假到澳大利亚一个家庭里学习生活了一个月,感觉不错,准备过年后联系到美国留学。她自己到美国旅游时,买了一个精美的小笔记本带回国作纪念,回来后仔细一看,最后一页上写了几个字:MADE IN CHINA。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外国事物,他们能进来,中国人能出去,我国的大门是打开的,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
师说: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对外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了解相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翻开书到P55页。首先齐读课文导言,了解本课主要内容,随后请看屏幕,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己独立看书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是边做题,边在书上将相应的知识要点勾下来。有困难的同学可举手小声询问老师。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自学,老师巡视指点。(5分钟)
师说:时间到了,做完了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完成了,我们接着深入学习。
探究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背景(5分钟)
师说:刚才同学们看了书,知道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邓小平),提出的时间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那你们知道对外开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老师展示: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包括“引进来”、“走出去”。
听了故事,大家知道在身居内陆的三线中等城市绵阳就有诸如沃尔玛、百盛、麦当劳等外资企业存在,至于外国商品也并不罕见。为什么那些外国企业要到中国来?(人多市场大资源丰富,赚钱)为什么中国要让他们进来赚我们的钱?对我们有好处吗?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提示:从历史、现实两方面去思考)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几度开放几度繁荣。但到明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挨打。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可以因开放而兴旺,也可以因闭关而衰亡。建国后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左”的错误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经济特区的设立(7分钟)
老师:迈出开放第一步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设了哪几个特区?
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出来。
老师:特区“特”在什么地方?
学生:看书后回答。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优惠政策、灵活措施。
老师: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城市?
学生:沿海,毗邻港澳,交通便利,著名侨乡,物产丰富
老师: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吗?(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思考:一是社会政治制度不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行政管理权限不同。 三是立法、司法权限不同。四是经济政策不同。
老师:特区开办后,发展得如何?影响怎样?看〈特区成就〉视频。
学生:总结归纳。(①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③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老师: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成功说明了什么?对外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试点成功了就推广,继续扩大开放,促使更多地方经济得以发展。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扩大与全方位格局的形成(7分钟)
老师:在经济特区开办成功,尝到开放甜头的中国人继续扩大开放。又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学生:84年: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85年: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90年代,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92年,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老师: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想想,为什么要开发开放这个地区呢?中央有什么考虑?
(从上海浦东新区及上海自身的发展、带动重庆及整个长江流域两个方面来认识。)
学生:回答。
老师:浦东的开发有什么成就?用事实说话。
学生:看视频。
老师:了解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过程,能否给我们理一条线索,归纳出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学生:
时间 开放模式 空间
1980、1985 5个经济特区 点
20世纪80年代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线 沿海
7个沿江开放城市 面
20世纪90年代 5个沿江开放城市
18个内陆省会城市 内地
15个沿边开放城市
2001年末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将由以前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转变为地域和产业的全方位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结论: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形成。
老师:对外开放从1978年吹响号角,1979年在理论指导下开始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战战兢兢,至今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边干边反思,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吗?它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探究四、对外开放的成就:(3分钟)
老师:播放〈开放成就〉视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对外开放并不遥远,甚至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课本或身边具体事例可自行归纳总结出影响。
学生:讨论并举身边的例子说明: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②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③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④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由学生来总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感悟。(5分钟)
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3分钟)
一、选择题
1.人们一说起对外开放,首先想到的是沿海地区,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特区的两个省是( )
A.辽宁 河北 B.山东 江苏 C.福建 广东 D.广东 海南
2.高达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号称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奇迹”这一奇迹的诞生地是( )
A.深圳 B.汕头 C.海南 D.浦东
3.上海和重庆作为长江沿岸一“头”一“尾”两个城市,对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重庆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是( )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2年
4.据1988年,即对外开放十年的统计,我国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16377项,协议金额达785.1亿美元,外资企业已达15948家,外商实际投资121.08亿美元,这组数据直接反应了对外开放为我国带来了 ( )
A.西方先进技术 B.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C.国外雄厚的资金 D.国外丰富的人力资源
5、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7、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二、讨论探究(2分钟)
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情况、内容、影响四方面对比)
参考答案: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政治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中学政治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2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教科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思想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2013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一
上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人民版)
上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3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九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