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课在设计教学时,以问题探究活动为主要突破口,同时也贯穿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既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又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3)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党,长大后愿意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 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自学阅读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问: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应该怎样执政?这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来学习的内容。
【新课学习与探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国体和政体的相关理论,请同学们回顾,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通过我国国体和政体可以看出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中国,人民由谁来组织和引领他们呢?
请阅读教材P62三段镜头的描写,我们讨论几个问题:
三段镜头的描写提到了哪两支军队?两支军队处于怎样的状态?
(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两军处于内战战争状态。)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兹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通过这句话分析两支军队作战的背后实际体现的是什么?(解放前夕,两种不同政治力量的较量。)通过镜头的描述,请你预测两支军队较量的前景怎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和合作者。国民党统治集团已失去斗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队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获得执政地位。)实际上这样一个最终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选择,那么人民是如何选择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作出这种选择呢?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62-63思考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展示四副图片:分别是南京天王府、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图片、李鸿章图片。南京天王府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府第。这一建筑与太平天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即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走上了分裂溃败的道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土崩瓦解?(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曾经率领清军攻打太平军的清军将领曾国痊于1890年在南京创办了江南水师学堂。1898年一位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考入了该学堂,这就是鲁迅。然而鲁迅就读该学堂仅仅7个月,由于不满学堂封建家族式的管理而退学。晚清重臣李鸿章与曾国痊都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李鸿章组织了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北洋水师,但在与日本海军作战中被消灭在威海卫军港。史学家评论这次海战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船不尖炮不利,而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当代著名的小说家王朔在评价鲁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鲁迅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最杰出的是小说《药》。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说《药》讲述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辛亥革命参与者夏雨被清政府抓获砍头,老百姓并没有同情他,反而用他的蘸血馒头为自己的孩子治痨病。)通过这一片断的描述,我们从侧面也能了解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些原因?(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辛亥革命并不了解。另一方面革命者也没有动员群众。)为什么这场革命不发动群众?(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封建的强烈要求,但他们又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法彻底反封建,不可能充分发动群众。)
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两面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历史不断淘汰,不断作出选择。中国需要有新的领导阶级来拯救它。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播放四分三十秒的视频:历史的选择
提问: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学生回答)
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所以人民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执掌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我们做些什么?
展示一组图片:分别是嫦娥一号发射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点燃2008北京奥运火炬、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胡温亲赴抗灾第一线等图片,结合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总结归纳今天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讨论回答。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由中共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令世界惊奇的成就。怎样面对这些成就?取得成就固然可喜。
我们来看一段胡锦涛说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胡锦涛说的这一段话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有何启示?(我们要居安思危,时时刻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展示材料:胡锦涛在这里提出了怎样才能更好地执政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由当时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在延安,黄目睹了解放区崭新的气象和军民的精神风貌,深为振奋。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综观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我希望中共诸君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
如果黄炎培向你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回答?(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已准备好了方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民主执政。)
民主执政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那么在决策中为什么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决策内容容易得到落实;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大家对于我的观点有何看法?(真理也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如北大前校长马寅初在上个世纪针对我国人口的状况,建议实行人口计生育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批斗,大字报甚至贴到了他的床头。从今天来看,老先生的建议具有前瞻性。)无论是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我们追求的都是意见的科学性。我们要坚持科学执政。
假如有人破坏民主,假如有人按照个人主观意志决策,假如有人违背客观规律,我们如何最大程度上预防或纠正?(我们还要坚持依法执政。)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制定实施方案,交由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做出决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变为国家意志的,程序合法,依法治国。
展示课件:小结三种执政方式的含义、要求以及相互关系
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本课小结】(略)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七年级政治货币的职能
第一单元 《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复习学案
《人生多彩》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第十六课 长大的感觉
第二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复习学案
七年级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复习课精品教案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
《我该怎么办》
七年级政治与人交往的技巧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教案
多彩的情绪—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第五课 友情伴我同行 学案
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5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1课 适应新环境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3
《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
第21课 护佑生命安康2
第三单元《一起成长》内容简析
第八课 走自立自强之路 学案
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四单元 热爱生活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8
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学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6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七年级政治享受学习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4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