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得以建立,积极情感得到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本课使用了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相结合的体验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形成新的认识,进而转化自身的行为。我们只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并为中国的文化瑰宝而形成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本课旨在满足学生探寻祖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亲近中国文化,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中第二个话题内容“出神入化的书画艺术”。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是设计这一单元的主旨。
我们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华。它们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和乐趣。我们力图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书画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课的设计,在力图将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书画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书画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书画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表达的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书画艺术:首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切入,观察和领悟书画艺术在生活中的普及和渗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书、画、篆刻、诗词于一体;在和谐中追求一种意境,在艺术创造中追求理想与美好的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欣赏,感受它们所表现的境界。教材借助王羲之教儿子学书法的“十八缸水”的故事和齐白石的“不叫一日闲过”的故事,引发学生感悟和建立这样的价值观:美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常识量正在逐渐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同时,其社会敏锐度也在增加。现实社会中回归传统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开始将视野开阔到了对中国传统事物的了解上,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正在逐步增强中。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中国古文化透出来的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课前对中关村三小五年级二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学情分析。该班共有学生41人。调查问卷分析: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书画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书画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对国画的了解远远低于对书法的兴趣和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侧重一些对国画的欣赏和学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书画艺术,对它们产生兴趣。并适当的引导学生从书画可以表达作者情怀与道德追求的角度欣赏。在欣赏书画的时候,要接纳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因为本来每个人欣赏画的角度和认识就不一样。
学生对书画的种类不是很了解,对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学习中国书画也不太清楚。但这些不是本课的重点,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成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知道书画存在不同的种类,外国人喜欢中国书画的独特美感即可。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书画艺术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激发起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通过学习,知道美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能力: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书画艺术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性,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和谐中追求一种意境,在艺术创造中追求理想与美好的生活。
知识: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初步把握其特点;初步了解文房四宝是创作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工具。
重点:学生对我国的传统书画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书画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学生关注我国的书画艺术,对它们产生兴趣。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一、 亲近中国书法
二、 发现生活中的书画艺术。
三、 欣赏书画之美。感悟中国书画的特点。
四、 感悟书画名家的坚持与追求。
五、感受文房四宝的神奇。
六、珍爱、传承书画艺术。
|
2014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共同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并学习了中国书法。 据说在所有的课程中,米歇尔挑选出书法课进行学习和参观,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独有 利用幻灯片出示生活中的书画艺术图片。 纸扇,卷轴画,瓷器、碑刻、陈设、衣服上的国画等。
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寒梅图及诗句。 诗句: 心同松柏坚, 色与桃李别, 寂寞无人知, 空山卧久雪。
板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国画的兰花与油画的兰花。感受中国国画的特点。
欣赏中国书画,感受属于中国书画独特的美。
板书 美
出示王羲之教育儿子练习书法的故事。《十八缸水》 出示齐白石每天画画的故事。《不叫一日闲过》
小结板书:勤奋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认识文房四宝。 师:如此出神入化的中国书画是用什么工具书写和绘画出来的呢?
教师现场展示宣纸的特点。宣纸揉皱,可以熨烫平整。(教师操作)宣纸的柔韧和便于保存。
展示地书艺术。 板书:传承
展示书法家送给教师的书法作品。传情达意,源远流长。 板书:珍惜
|
学生看幻灯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组中展示交流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画作品,或者描绘有中国书画的生活用品。
学生欣赏、讨论、理解书画的意境。
画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的名画。按主题课分为植物类,如梅兰竹菊。工笔花鸟等。动物类,如虾、牛、马、鸟等。人物类,高士图,侍女图等。 风景类:泼墨、青绿山水等。白描等。书法类楷书,行书王羲之,草书毛泽东。隶书名家作品。
学生读书上的文字故事,分析这两位书画名家,是如何成就出神入化的书画成就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资料。 观察、触摸笔墨纸砚的实物。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笔墨纸砚的相关知识。
|
导入本课,初步感知书法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外国人也喜欢亲近书法。
启示学生知道国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艺术,成为美化生活的点缀。
感受中国书画特点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和谐中追求一种意境,在艺术创造中追求理想与美好的生活。
在山水花鸟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怀与道德追求。
知道美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中国书画被收藏家喜爱。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
拓宽学生视野,理解造就中国国画与书法的文化基础。感受中国文房四宝这些工具的神奇和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感受宣纸的神奇。
感受书法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传承书法艺术。
珍惜书法之美,人文之美。 |
幻灯片
幻灯片
课件
课件 教科书
视频 照片 配乐小影片
笔墨纸砚实物
录像片
书法卷轴 |
4分钟
6分钟
6分钟
7分钟
7分钟
5分钟
5分钟
|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教案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各课知识点汇编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教学设计
第4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复习学案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教案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而行”单元计划及教案
初二政治第三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复习学案
第一课《走进父母》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要点复习
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期中考试】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教案
第三课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教案
第一课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初二政治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复习学案
〈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设计
2011年7——12月时事政治【期终考试】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初二政治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复习学案
一念之差教案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案
中考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资料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第二课 理解教师教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教案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