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维护受教育权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
能力方面: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青少年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①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②正反结合: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③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调查: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学习?
1、导入:古稀老人上大学
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汪侠今年的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与该校临床医学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课。
各抒己见:汪侠老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重回课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国家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成为学习型社会。)
小结: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板书: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2、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受教育权?
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3、七嘴八舌: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音乐……)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出示:漫画《难……》。这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接受教育的好处。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
4、感受数据:出示:"2005年某市城镇失业情况表"、"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关系图"
"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关系图" (略)
思考:看了关系图后,你有什么想法?(知识改变命运)
5、资讯速递:
(引言: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口众多,文化层次偏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
出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美、日)的大学生人数对比柱状图"和"我国与发达国家(美、日)的经济实力对比柱状图"
说一说:这两张图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教育入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得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
6、我来判案:"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
板书: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7、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义务教育?年限是多少?
2、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
3、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怎样保障的?
(1)义务教育的含义:
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年限:九年
(2)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免费性 免除我们的学费(这是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怀),但仍需交必要的书杂费(为什么不能免收一切学习费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②普及性 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无一例外。
还有其他特征,如强制性:是法定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社会必须遵守。
(3)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法律保障、资金(物质)保障、师资保障
8、献计献策: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小芳家庭出现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问: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活动步骤:
(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
(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作补充。
(指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征展开讨论。)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9、学知导行:
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
(第二课时)
1、课前小测:以法说案:请你用上节课学过的法律知识去分析以下的案例!
《小李的故事》漫画分析:
(1)“我家儿子上不上学是个人私事”小李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受教育能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所以,从小李自身的发展来说,上学受教育是他的基本权利。但公民受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所以受教育也是小李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而且小李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使他能够依照法律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因此,他上不上学不是个人私事,小李爸爸的说法错误。
2、小小游戏:
(手上握有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请同学抽取一支,如能抽到长的,本学期政治总评成绩就100分,抽到短的,就0分)
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如何? (不公平)
3、引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那一年,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了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了农民。劳作一天之后,坐在门口横生的老树旁,内向的肖琴偶尔会目光空茫……
燕云哭着说:“等将来毕业后,我一定要让姐姐的小孩上一个很好很好的学校,不让这种悲剧重演……”而肖琴想得比较多的是怎样多赚一点钱,帮妹妹读完大学。她说:如果有可能,最想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条件的孩子读书。
(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4、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拍下苏明娟求学的照片,(出示图片),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苏明娟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打动过无数热心希望工程事业的人的心。
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十多年年间,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接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被评为希望工程的“全国希望之星”、“爱心助学金”项目的形象大使。2002年7月,苏明娟参加了高考,被安徽大学录取。今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5、比一比: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我们该如何做?
板书: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6、自学与探究:我们应该怎样做?
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返回漫画:《小李的故事》
(续)(2)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如何说服小李的父亲?(与同桌合作,进行即兴表演)
参考内容:(1)告诉他小李不上学不是个人私事。
(2)向小李父亲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让他明白不让儿子上学是违法行为。
(3)向他强调到学校教育对小李个人成长很重要,请他尽快让小李重新返回校园。
(3)假如你是小李,你还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1)向爸爸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让爸爸知道不让上学,是违法行为
(2)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维护受教育权
(3)如果确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爸爸拿不出钱交书本费,可以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
8、我思我行: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厌学现象。
(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说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9、反躬自省: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认识受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课件1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梳理
高二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5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课件1
高二政治感受文化影响课件1
高二政治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课件1
高二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1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1
高二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高二政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2
高二政治立党为公执政兴国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课件2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2
高二政治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课件
高二政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1
高二政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4
高二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单元归纳提升
高二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高二政治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课件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课件2
高二政治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