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查字典政治网 2015-01-21

第五课 隐私和隐私权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树立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和观念。2.认识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了解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2010年4月,网上爆出昆明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在未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厂撬开箱包上的锁具,进行安全大检查。

一名姓曾的同学说,自己在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读书,前日中午10点左右,他们还在教室里面上课,学校的老师就悄悄地到他们的宿舍里搜查,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把床铺都翻找了一遍,很多学生上了锁具的箱包柜子被撬开。

“学校动不动就搜查宿舍,搞得我们都提心吊胆的。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多次,找到学校也没有任何答复。”

“没有经过学生同意,老帅就把箱包上的锁具撬开了,我们的隐私权受到厂侵犯。”许多同学这样说。学校检查学生是否带有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的做法确实是好事,作为学生也很支持学校的这项工作,但学校不能私自去搜查学生的宿舍或者箱包。

律师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权。学校搜查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但要以—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思考讨论】对学校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

四、教材精华(一)知识链接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2.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3.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4.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公开。

5.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二)互动探究【探究一】 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课本第46页)

点拨 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属于个人隐私,同学们问小红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虽然并无恶意,但却属于窥探个人隐私,小红没有回答同学的问题,一是警惕性高的表现,二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表

【探究二】 “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课本第47页)

点拨 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的意识,人们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的。这样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不能满足个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正确认识个人的隐私,从心理上讲,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同时,正确认识个人的隐私对我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必要的。

【探究三】 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页)

点拨 此问题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使我们初步认识隐私权。大部分人由于文化修养和客观环境等原因,缺少保护隐私及隐私权的观念,所以常常习惯性地询问他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一些隐私。此问题从分析影视明星所遇到的情况入手,让我们明确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探究四】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课本第48页)

点拨 公民住宅是公民安定生活的重要保障。居所安全同人身自由密切相关,住宅能否得到安全保障直接影响到公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讨论,使我们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依法进行。

【探究五】 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课本第49页)

点拨 此题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讨论,使我们明确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他人不得开拆、查阅。如果非法拆阅公民信件,就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我国刑法规定,隐匿、毁弃或非法拆阅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探究六】 小孩也有隐私吗?

点拨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有的成年人认为:未成年人年龄小、幼稚无知、生活简单,没有隐私可言,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做出了一些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由于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很多在成年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却很重要,当做秘密藏在心里。如果这种隐秘被人揭露,对未成年人心理会造成伤害,轻则使他们忧郁、苦恼、烦闷,重则会导致他们仇视社会和他人、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杀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免受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五、课堂检测

1.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 )

A.小李出于好奇心未经许可拆看了同事的信件 B.小张购买了一本关于某明星私人生活的自传

C.热心群众李某擅自窃听犯罪嫌疑人的家庭电话 D.某公司职员私自在网上出售客户的个人信息

2.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深夜搜查了李某住宅。公安机关的行为 ( )

A.是依法办事,合乎法律要求 B.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C.是违法行为,要受法律制裁 D.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权

3.阅读剧本《拆信风波》,分析问题。

时间:星期天早晨地点:女儿的房间人物:妈妈、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妈妈气呼呼地将几封信摔在女儿妈妈:你还有心思搞学习?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拆我的信! 妈妈:你是我女儿,再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不了解你的情况,怎么帮助你,引导你?女儿:(砰地关上门)我的事今后不用你管!

(1)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对剧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

(2)为了消除母女间的隔阂,清向剧中的“女儿”提出建议。

4.下列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是 ( )

①在公共场所给人起绰号 ②偷看同学日记 ③未经本人同意,拆看他人信件 ④在公共场所宣扬他人隐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阅读右图,回答5~6题:

5.小林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 )

A.自主选择权B.隐私权C.公平交易权D.依法求偿权

6.小林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 )

①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法律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七、学后反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二政治视频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预防犯罪》天津王娇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预防犯罪》浙江李菲菲

道德与法治八上《2.4 以礼待人》安徽詹慧

道德与法治八上《2.4 以礼待人》辽宁李祉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预防犯罪》北京高则一

道德与法治八上《2.3 维护秩序》浙江王彩琴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预防犯罪》内蒙古胡素娟

道德与法治八上《2.4 尊重他人》贵州宁都都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法不可违》河北吴海云

道德与法治八上《1.2 网络改变世界》湖北张巧萍

与"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