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知道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2、能力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方面:确立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仪式。
三、重点、难点
1、 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重点讲解。
2、 环将问题的危害是重点,只有让学生懂得了环境问题的危害,学生才能体会到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环境问题危害生态平衡和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教学难点 ,学生对概念较难理解。
四、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对环境知识稍懂一点,对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危害也有一定的认识,大使大多的学生没有系统全面的思考。部分学生没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生活中乱丢垃圾,不注意用水等现象时有发生。本纪学生已形成合作交流,用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浓。
五、教材分析:
教材从一些环境现象入手,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符合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教法分析
注重展示环境的各种材料,引道学生加以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表达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放视频节目《荒漠化》,震撼学生心灵,一起学生注意。
导入 语:看完录像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环境及环境问题的保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是怎样产生的?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这一节我们就来认识这些问题。(板书)
(二) 新授过程
[过渡]从人类诞生,人与环境就产生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人对环境的影响和干预很小。那时侯是什么景象呢?同学们来看:《原始景象》,
教师总结并课件5展示:可见,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环境问题。
[过渡]那么,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来看《大气污染和保护》。可见,只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才出现了环境问题。首先,我们来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展示课件7)。那么,同学们结合实际,思考讨论一下,现实中我们人类的什么行为使环境遭到了破坏呢?(学生讨论)
教师让学生总结,同时课件8展示:近代现代,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环境。那么,人类又是怎样污染环境的呢?同学们来看,教师展示课件9。同学们结合实际,思考讨论一下,现实中我们人类的什么行为使环境遭到污染了呢?(学生讨论)。教师让学生总结,同时课件10展示:近代现代,随意向自然排放废弃物,污染了环境。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学完了,让学生总结,展示课件11《归纳》,教师同时展示课件12。为让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展示课件13《拓展思维》。
环境问题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国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展示课件14。
[过渡]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善待环境,今天,我们遭到了环境的惩罚。展示课件15《酸雨》。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害有一感性认识。
[过渡]现在,环境问题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那么,到底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什么危害呢?我们来看。展示课件16,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没有了鱼儿,大海中会怎样?教师总结:可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一种物种的消失会使其他物种失去食物而死亡,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展示课件
1
7、18,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这种环境会使人类怎样?监视总结:可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展示课件
1
9、20,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不保护环境,人类会怎样?后代会怎样?教师总结:可见,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为当代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实行计划生育,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要注意环境保护,这样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学完环境问题的危害,让学生总结,展示课件《归纳》,教师同时展示课件22。
为让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展示课件23,提示学生
如何做下列练习。展示课件24,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一。展示课件25,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二。
(三)、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同时展示课件26
(四)、教师推荐作业 ,同时展示课件
2
7、28。
教学流程
课件2《荒漠化》导入 ——课件3展示教学目标 ——新课讲授——课件4展示远古时代无环境问题,课件5总结——课件6《大气污染和破坏》,感性认识环境问题——课件7展示环境破坏情况,课件8总结——课件9展示环境污染情况,课件10总结——课件
1
1、12,第一阶段归纳总结——课件13,启示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课件14说明中国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课件15《酸雨》导入 到环境问题的危害的学习——课件16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课件
1
7、18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危害人类健康——课件
1
9、20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件
2
1、22,第二阶段总结——拔高练习,课件
2
3、
2
4、25——展示课件26,回归教材,对全课进行总结——展示课件
2
7、28,给学生推荐作业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实际,采用分目标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便于归纳总结。教学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学习,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
图解: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建华:坚持科学治水 全力保障水安全
王永凤: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
解读:《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中公深度解读: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何兴伟: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助力“中国梦”
郭大为:努力打造高效办事政府
叶青:车改阻力来自“有车者”与“车改区”
贾康:迎接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救灾面包发霉,谁之过?
“创卫”为何让城市管理陷入尴尬
詹勇:公车改革,最难改的是“官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
张世良:干部要把干好事当做人生追求
毛知兵:改进作风要讲认真
牛正良:以亮剑精神惩治渎职侵权犯罪
张虎:如何使社会治理“接地气”
户籍改革的经济发展红利
智斌:做好群众工作靠什么
国企改革:以实践破解矛盾
张卓元:需要我们重视的几个改革议题
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 到转型关口
国管局解读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专家:车改后每年或可减支1500亿
徐守盛:整治“四风”绝不当“甩手掌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张江汀: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全面深化改革
杨克勤: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抓监督”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