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对于“小康”,我们并不陌生,上个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今天,我们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小康生活,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而十六大中提到的则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了明显增强。而总起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起来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话题。
第一部分:知识网络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十六大摘要: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注:提供十六大内容的摘要,其目的不是让大家去识记,而是要求我们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对上述观点进行理解。)
㈠基本目标: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㈡基本内容:
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⑷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③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⑸……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六大摘要: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㈠基本目标
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㈡基本内容
⑴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⑵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⑶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⑷……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大摘要:
&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㈠基本目标: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特点)
㈡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⑴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⑵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⑶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是在开卷考试下,我们一定要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在把握纲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知识再进行深入地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具体的重要考点,去认识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二部分:现象思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部分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一些,而且其中不少内容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就知识而知识的枯燥理解,应多观察我们身边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正确认识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这不仅是开卷考试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适应社会、不断成长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本部分的不少内容在上一讲“认识国情,了解国策”中已经有所涉及,如经济方面的“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治方面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文化方面的“以德治国”“科教兴国”战略等,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下面我们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去感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其它一些重要的内容。
思考一:网络双刃剑(文化领域)
作为高科技产品,网络具有“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效率与快乐,使人们的交流或互动空前开放;另一方面它也会对人们自身造成消极效应、甚至危险:一是它本身隐含着放任自由,给以往的法律、道德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困境(网络信息中的有毒文化如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还有网络黑客现象)。二是网络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代文明病。
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
2002年7月31日,南投县一名15岁少年,从网吧回家时,因遭受祖母斥责,竟持刀将祖母刺死。
2002年9月15日,安康一少年在通宵上网后死在网吧。
2002年11月4日,一名12岁的男生自盗奶奶家中10万元巨款在网吧里沉迷9天9夜。
……
现象思考:
⑴针对材料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产生的危害。
⑵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首先,分析材料,寻找原因,思考危害(略)。
其次,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双刃剑)。
国家: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立法,如2002年11月5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
社会: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等七单位,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校:加强教育,据悉,全国已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
家庭:加强督促,和孩子一起上网。
自己:想一想,应如何做?(以学习为重,提高素质,遵纪守法,上网有度,严格自律,加强自我保护等)
由网络文化我们还想到了对校园文化的思考。
——某些以色情、暴力为主要题材的“口袋书”、“脏话贺卡”、“恐怖玩具”等在校园内流行。
——某些影视作品和非法出版物,大肆宣扬黑社会的恩仇打斗,畸形情爱,僵尸鬼怪。
——算命等迷信活动……
自我思考:采取调查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一文化环境对自己成长的不利影响,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在对上述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主要运用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用到初二法律常识的有关知识和初三第九课的有关内容。
思考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济领域)
近几年全社会每年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在800万个左右,实际劳动力供给每年在2000万个左右,供需矛盾原本就突出。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富余人员进入了下岗和失业的高峰期,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城镇就业难度很大。近几年来再就业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年为35%。由于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新增劳动力无法就业,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乃至中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了贫困的行列。
(分析一些同学家庭的就业现状,包括一些企业效益低下,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停产、半停产,影响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致使一部分职工家庭收入下降,成为城镇贫困人口。)
现象思考:
⑴结合材料客观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
⑵下岗了,怎么生活?
首先,分析原因,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富余人员进入了下岗和失业的高峰期,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从劳动力就业供需矛盾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
从下岗职工自身的因素分析:一是就业观念的陈旧(对一些职业怕脏、怕丢人),二是自身素质的低下,首先心理素质脆弱,下岗后失落感加重,自卑感增强,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其次是个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掌握再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和本领,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
其次,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一是从国家的角度分析: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我国扩大再就业的五项措施:一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有组织开发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的就业岗位;二是要有针对地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三是要充分重视职业培训,帮助下岗职工掌握再就业技能和本领;四是要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五是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五项内容)
二是从下岗工人自身角度分析。据分析,下岗职工有三种类型,一类生活拮据、心情压抑,他们大都没有特殊技能,但仍然在困境中拚搏。这一类型占下岗职工的绝大多数。二类生活极度困难、对前途悲观失望,在感到完全失望时有人会走上绝路。三类具备一定致使技能,不等不靠,很快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下岗后,我觉得有两点是必须的:一是转变就业观念,摒弃世俗的偏见,善于创造条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是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种类型,最后得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对上述现象的认识,主要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等部分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初三第三课、第九课等课中的有关内容。学习时应注意综合有关的知识。
思考三: 当家做主人(政治领域)
2003年3月5日和3月3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广大普通百姓对今年的“两会”寄予了热切的希望和盼望。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百姓的心声:“要用法律来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利益”、“能不能给下岗工人创业多一点扶持”、“政府应重视农民的技术培训”、“只有净化社会环境才能搞好素质教育”、“希望国家支持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要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对有些职能部门的作风不满意”、“最关心法制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政治权利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迫切,参与国家、社会管理,当家做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通过电视报刊等途径关心国内外大事、认真主动自觉地行使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等。)
现象思考
⑴请你选择材料一中的一个话题或自己重新确立一个新话题,就本地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尝试依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批评。(要求从提出问题的原因、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⑵请你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问题:问题提出要有针对性,分析要有理有据,解决途径要切实可行。
第二个问题:应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然后在落实到具体的细微之处。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对上述现象的认识,主要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部分内容,同时还要运用到初二“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上面三个现象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并不抽象,它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透过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去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而不应脱离实际,以本为本,枯燥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提高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经典回眸
回顾近几年来南京市中考试卷,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地位愈显重要,下面列举几道典型的题目:
1999年第26题:从科教兴国的角度命题。
2000年第27题:涉及到“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内容。第28题:涉及到“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2001年第23题: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关系角度命题。
2002年第22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的角度命题。
除此以外,在其他选择题、问答题中也广泛地涉及到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2002年第22题:
小明所在的居民区,准备以“绿色、文明、安全”为主题,争创模范小区,目标如下:
项 目 现状 创建目标
①绿化面积 5% 35%
②年发案数 13起 0起
③文化娱乐场所 无 2处
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 92% 100%
⑤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2件 0件
⑥废旧电池回收率 0 70%
⑦报刊宣传栏 无 2处
⑧邻里纠纷发生数 48起 低于10起
小明作为志愿者,积极参加了小区创建工作。
许多居民前来咨询,请您和小明一起解答下列问题:
⑴居民甲:请问,“绿色、文明、安全”有哪些含义?
⑵居民乙:请任选一项创建目标,为我们作些解释说明。(提示:可宣传该目标的制定依据、作用意义、主要内容或注意事项等)
⑶居民丙:我作为初中生,参与创建工作,对自己成长有哪些帮助?
[试题分析]
分析这道试题,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看问题。三个问题:一是从含义理解,二是对创建目标的解释说明、三是认识这一活动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第二:带这问题看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必须要完成两件事:一是找出这段材料的主题思想;二是分析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这个主题的。就本题而言,主题是“绿色、文明、安全”;材料分别从8个来表现这一主题的,我们应对这8个方面进行归类,其中“绿色”主要有①⑤⑥;“文明”主要有③④⑦⑧;“安全”主要有②④⑧。
第三: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分析的过程应遵循两个步骤:一是针对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提升,形成一定的观点、方法。就本题而言,在归纳分析具体8个方面的基础上,得出“绿色、文明、安全”的含义:“绿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方面的内容);“文明”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文化方面的内容);“安全”突出社会稳定,以法治“区”的内容(政治方面的内容)。在具体解释说明某一创建目标时,也应围绕各自的主题从设问提示的几个方面展开。在认识这一活动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时,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从参加活动本身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是从参加活动的内容看,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这道题是从综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命题的。
总结南京市中考试卷中这部分题目命题的情况,有这样几个特点:
⑴所选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现实问题。虽然考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并没有使学生感到枯燥,相反使学生感觉到题目离自己很近,反映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⑵所提问题突出学生的自我认识。它不是让学生去照抄书本中的观点,而是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去思考问题。
⑶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较强。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将本部分内容同其他内容结合起来去思考。
⑷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每一道题的落脚点基本上放在学生的“行”上,不少题都通过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本身就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要求。
下面我们再看一道其他省市有关的中考题:
[2002年黑龙江省卷]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⑴《纲要》所规定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⑵列举你参加过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⑶为了更好地落实基本道德规范,请你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的主题、目的、方式、步骤。
本题考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如果你们学校组织过类似的活动,那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就太简单了,如果你没有参加过,这个问题就显得困难多了。题目中的两段材料,第一段指出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第二段指出了活动的依据。第一问、第二问你所需要的就是简单的回忆,第三问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要求也很高:活动目的可以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五个方面任选一个,也可以参照材料第一段中的有关内容;活动主题根据活动目的制定;活动方式选择一种具体的活动方式(社会调查、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步骤根据具体的内容形式可以包括活动前准备,活动中过程,活动后思考三个部分。
下面我们列举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呈现一下,正好这也是一道中考试题。
[2002年宜昌市卷]
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明礼诚信”等20字基本道德规范。围绕《纲要》内容,某校初三学生在开展“共铸诚信学校”的活动中,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20 34 24
偶尔出现 15 10 16
经常出现 15 6 10
⑴上表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依据)
⑶为“共铸诚信学校”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在这个活动中,主题是“共铸诚信学校”,题目是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品质,方式是采取社会调查的形式,活动的步骤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问卷调查、资料整理、讨论交流)、活动思考(活动启示、落实行动)等方面进行。本题中设计的几个问题突出的是活动启示、落实行动等方面的内容。有一点必须注意,在活动思考中,不能把思考的内容仅仅局限在思想道德范围内,要拓展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科学文化建设、甚至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
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世界互联网大会
2017中考备考:2016年12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际部分)
2017中考备考:2016年5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内部分)
2017年中考时事政治备考:两会时事政治考点早知道!
中考备考:经验总结方面政治知识点复习
2017高考政治:一带一路政治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中考时政复习指导:物权法的立法足迹
2017年5月7日国际时事新闻
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必掌握的考点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一带一路知识点
中考备考:分析原因方面政治知识点复习
2017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2017中考备考:2016年6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外部分)
2017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关注健康中国2030
2017年海南高考政治试卷结构
中考政治知识点99条
2017年5月10日时事政治(国际)
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必掌握的100个考点
2017中考备考:2016年9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内部分)
2017中考备考:2016年12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内部分)
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建设民主政治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八个“注重”
2017年中考备考:中考政治知识点大全
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法制建设
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加强宏观调控
2017中考备考:2016年11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际部分)
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民族精神
2017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结构
2017中考备考:2016年7月中考时事政治备考(国内部分)
中考时事政治考点复习:众志成城 抢险救灾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