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会交往
3.1我和父母(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是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本教材并不是突出“政治”的课程,而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
全人格,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中的《我和父母》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期待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要避免把这节课上成“传统一言堂的思想政治课”、“班会主题活动课”、 “ ‘实话实说’一类的谈话节目”等。
二、说学生: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中心,我是这样分析学生的: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告诉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点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个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有强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况我们手头上的这本新教材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所以,我们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重点、主题或切入点。
以我校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我校属于罗湖区的“大西北”,暂住生占60%,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家长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家长素质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及其家庭,不能强调太多的沟通方式,毕竟沟通涉及到双方,而仅仅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准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这一课,更多地从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这个角度,让学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三、说教学目标 :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地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
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心存感激、学会感恩”。这些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的需要,也是学生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认识父母
2、情感目标: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与学会适当地表达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感激父母
四、说教学设想: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学生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活起来,动起来。所以,这一课,我准备采取“诱导式”教学活动过程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静下心来想父亲和母亲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可能各种各样,包括积极的、消极的。然后,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切合深圳学生实际的、典型的想法、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提供好的文段和散文录音给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们与各自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留影……经过分析、讨论、欣赏和回忆,让学生进行总结,相信会有所领悟。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学会与父母沟通,感受亲情,学会感恩父母。
五、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明镜台:
问题:当你静下心来想父亲和母亲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
仅供学生参考:
父亲:
严肃,带点强制,顾家,爱孩子,脾气不太好,很会说大道理。
脾气温和,谦恭温和。
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万事通。
总是小心翼翼,几乎有点神经质的人。
做事有原則,面对任何事情,沉稳而不逃避,是个愈挫愈勇的人。
理性百分之九十、感性百分之十的男人。
很和蔼,即使发脾气也都不打人。
爱小孩的好爸爸。
憨厚、从不会对小孩凶。
开明又处处人着想,且有责任心。
有一点大男人主义。
有一手好厨艺、会做家事的新好男人。
脾气冲动的人。
而具有传统观念。
通达事理的人。
想和小孩亲近,却又不肯放下架子。
懂得很多大道理,只会叫別人做,自己却常不动手;骂我们家事做太少,而自己几乎沒做过。爱面子又易怒的人。
把关心藏在內心的人。
外表严厉,令人难以亲近的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母亲:
沒有理性的人。
善良单纯、为人忠厚、有点话多。
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她生气。
有点神经质的人。
紧张大师,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经过她的手。
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精明干练,做事井井有条,十分理性,考虑周全,具高度的智慧与果断的判断力。
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人。
又溫柔的人。
刀子口豆腐心。
很小所且爱骂人,但有好东西一定是先拿给自家人。
溫柔又贤惠
自尊心高,声音的分贝更高。
为爱牺牲的女性。
急躁的人。
注重干净、饮食健康、浪漫的人。
我觉得我还不太了解她。
对家人充滿关愛。
爱家、任劳任怨的慈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即认识自己、认识父母,同时老师也可以籍此初步了解到在学生心目中父母的形象。
(二)智慧泉:
1、想一想
看课本44-46页中的漫画,思考: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设计意图:从刚才对父母的模糊印象进入到具体的形象,感性地回忆与父母的生活片断。
2、议一议
情景一《“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回关系到她。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文中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爱母亲吗?(假设学生回答:①爱。问:为什么主人公说“看起来”?母亲知道孩子的心事么?②不爱。文中哪些字眼体现出不爱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老师提示:作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作儿女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那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可见,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沟通很重要。
(副板书:不善于沟通 相处失败 学会沟通)
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呢?哪些沟通方式是较恰当的呢?
情景二《“他从来没有爱过我”》
(我的父亲在外人眼里绝对是个好男人:有文化,交际广,讲义气,受人尊敬。可在家里,他就象只老虎,易怒,烦躁不安,从来不主动和孩子亲近。我们唯一相处的时间就是在饭桌上,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履行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问问我的考试成绩,然后教训我几句……我感觉不到自己是他的孩子,我不相信他是真的关心我,也不相信他会在我的身上投入很大的心血。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可以稍作引导: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真的要尝试用良好的沟通方式与父母相处,它将使我们有意想不到的亲情收获。
卡耐基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0%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与最亲的人都不会沟通,何况与别人相处?你又怎能成功?作孩子的总是以为我们的父母无所不能,总是要求他们无条件地奉献,但是,父母大都是凡人,虽然他们全心全意地爱着你却也会犯下错误。
缺少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埋怨,没有哪个孩子会认为自己得到的爱足够多了,象情景一中的主人公。
每当埋怨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想想: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家人的突然辞世,朋友间的纠葛等等而变得心力交瘁,从而忽视或没有心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是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遇到过的微妙的问题——父亲或母亲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导致孩子们连抱怨的权利都没有。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总是要寻求独立,单亲父母们往往很难也很不愿意认识到这一点。作为孩子,如果能认识到父母的这种心态,就能够放松地、平静地对待父母们每一个看似温柔的“攻击”。
以上种种对父母理解、宽容的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深层次、高质量交往的体现,可以说,它是用亲情思维爱父母,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
当然,我们还不妨试一试其他一些更具体的沟通方式。比如,写信、留言、短消息、邮件、父亲节、母亲节、生日、节假日散步、谈心等。
设计意图: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分析周围存在的事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考。
3、忆一忆
展示学生们与父母的温馨合影。
设计意图:从“爱的冲突”中切换到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懂得除了与父母的不愉快之外,父母的殷殷爱意一直陪伴着自己,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之爱。
4、听一听
录音散文:《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们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为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爹却挥手让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的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摘自《读者文摘》1987年12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一时还未能体会到,也许要到了一定年龄才能体会更深。
总的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父母的爱,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对父母的认识,理解和宽容父母。
(三)启思录:
1、阅读与感悟:
(1)、两篇新闻报道
父母感叹——
之一:《做人难,做父母更难》
小A是深圳福田某校的初三男生,今年15岁。与一些父母经商的同学相比,小A家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好,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父母每月收入除了供住房按揭外,用于生活的支出并不宽裕。但为了让惟一的宝贝儿子快乐,夫妻俩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宁肯自己省吃俭用。
看到班上有不少同学用上了手机,小A也向父母提出要求,希望买一部彩屏手机。父母起初没有答应,担心他每天玩手机会影响学习,但看到儿子志在必得,母亲心软了,答应小A在期末考试进入班里前十名,就送他一部手机。
今年7月中旬,小A的初二结业考试成绩出来后,兴奋地拿着成绩单向妈妈讨奖品:“我考到全班第8名,你们赶紧给我买手机吧!”为了兑现诺言,小A妈妈于当天晚上下班后赶到商场,花1500多元给儿子买了一部三星牌普通款手机。
当她风尘仆仆赶回家将手机送到儿子手上的时候,母亲的心凉了。儿子看着那部白色的普通款三星手机,眉头皱了起来:“怎么不是彩屏的?这种老款手机已经被淘汰了,你怎么还给我买呢?”母亲安慰他说:“虽然显示屏小了些,但毕竟是名牌货,质量还是不错的。”儿子把手机扔在桌子上,满脸不高兴地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你说好你用吧,我不用。”
小A很生气,连晚饭都不肯吃。晚上,爸爸回来了,耐心地劝儿子要多为大人着想。没想到,父亲的话没说上两句,儿子情绪激动起来:“我为你们着想,你们怎么不为我着想?班上的同学几乎都用上了手机,可你们就是不给我买,好不容易同意买了,还提出什么要考进前十名,现在我好不容易考进前十名了,你们却给我买那样破的手机!”小A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委屈得大哭起来。
从此,小A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不理不睬,并明确表示“长大挣钱也不会给母亲花”。给儿子买手机却买出了儿子的一肚子气恼,母亲十分无奈,连叹“做人难,做父母更难”。
之二:《母亲送伞,女儿却扬长而去》
小B是一位初三女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班主任老师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印象不错。惟一令老师感到奇怪的是:老师教了她三年,从未见到过她的家长。每到开家长会时,她总会找各种理由为父母请假。初中毕业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老师找她谈了一次心,方知这个看上去懂事的“乖女孩”对父母却有着那样冷漠的一面。
小B的父母在南山菜市场摆摊,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但收入依然有限,抚养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的生活显得有些穷困。小B是家中的长女,弟弟比她小两岁。为了让两个孩子读好书,父母省吃俭用,每天中午常常为了省钱而只买一盒最便宜的盒饭,父亲吃大半盒,母亲吃少半盒。然而,只要小B和弟弟要钱买书本之类,两公婆都毫不犹豫,慷慨解囊。尽管每天忙碌不堪,但母亲从来舍不得让女儿或儿子做任何家务。夫妻二人都希望一双儿女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免得以后再吃父母没文化的苦头。
这对夫妻对儿女之心赢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可就是得不到女儿的感激。去年春节,母亲拿出200元钱,包了两个红包给儿子和女儿。儿子接过红包后,高兴地向父母道了一声“谢谢”,可女儿接过红包后却一言不发。母亲提醒她说:“父母挣钱多不容易,你怎么连声谢谢也不讲呢?”小B不高兴地回敬道:“我们班同学的过年红包都有几千元,我只收这么点钱,还说什么谢字!”
最令小B母亲伤心的是冒雨接女儿的那一次经历。那天晚上6点多,由于天降大雨,母亲想起女儿上学时没带雨伞,便把菜档交给丈夫,自己拿起雨伞向学校奔去。在暴雨中等了二十多分钟,母亲终于见到了与同学同撑一把雨伞的小B走出校门。她高兴地向女儿招手,可女儿的眼睛从母亲流着雨水的头上掠过,脚步却没有停下,与那位同学一起钻进了等在路边的本田轿车。望着载有女儿的那辆轿车飞快离去,母亲默默地站在那里流泪,雨水伴着泪水,在母亲的脸上流淌。
当班主任老师问小B为何不理冒雨前来给自己送伞的母亲?小B这样回答:“她以为来给我送伞我会感激她,可她有没有想过,我如果跟她一起撑伞回家,我的浑身上下都会被淋湿!”——(《深圳特区报》2004年09月08日 )
(2)他人之悟:
据说,在儿子眼中,父亲的形象是这样变化的——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象有时候也说得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象我一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也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2、朗读“三句名言、十条建议”
三句名言
1、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
2、 心计较殷殷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3、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十条建议
1、自己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2、艰苦朴素花钱少,不与别人比吃穿。
3、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4、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5、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
6、学会道歉学会笑,不去顶牛和撒欢。
7、递杯茶水问声安,爸妈辛苦挂嘴边。
8、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记心间。
9、衣食住行讲礼貌,尊老敬长想在先。
10、大事小事不计较,学会宽容无事烦。
——(摘自皮爱民主编《首席教师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精选的名言、文章和新闻报道,(权当是一种“抛砖引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回音壁:
亲情计划——
1、 父母最希望我作出的改变有:
通过努力,我能做到的:
我暂时不能做到的:
2、以后与父母发生误解或冲突时,我的反应:
3、我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
(同学分享、亲子沟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布置后续心理和行为的跟进作业 ,以保证教学效果的稳定持久。
初一政治同步训练下册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同步练习: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初一政治同步练习:七年级上册《自我新期待》
政治同步练习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
七年级政治同步训练下册重点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政治品味生活练习题七年级
七年级政治学会拒绝同步练习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政治做情绪的主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政治同步练习:人生难免有挫折练习题
2014人教版初一政治同步练习;认识新自我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政治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初一政治有朋自远方来测试题
初一政治同步练习:身边的诱惑
2014初一政治同步练习之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测试题
政治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测试题初一
初一政治下册试题之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七年级政治第六课飞天梦想测试题
初一政治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测试题
政治初一笑迎新生活练习题
初一政治同步练习:保护自我
七年级政治第六课测试题飞天梦想
七年级思想品德品味生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试题:第五单元测试题
政治七年级做自立自强的人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珍爱生命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政治同步练习之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初一政治下册练习题:第一单元测试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