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农民的收支看和谐社会_教学设计-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从一个农民的收支看和谐社会

从一个农民的收支看和谐社会

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政史地组 盛金贤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对立统一以及二者的关系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其他内容。所以掌握矛盾的概念(即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
①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②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尽管高二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中,已广泛接触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毕竟没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把握。
③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理解矛盾概念时,疑难之点较多。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是教学难点
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教材只是通过举例(自由和纪律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要求学生知道这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教材并没有具体说明.
3、【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立”、“统一”基本含义的教学,使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与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二、教与学的设计
1.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讨论教学法”
提问—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先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
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紧密围绕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恰当提出,以及在问题讨论的组织作用。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课堂学习效果。
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下列问题:
①关于对立:问题(略)
②关于对立统一的关系:问题(略)
通过提问—讨论教学法,可以使在教学组织上坚持了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原则,在教学过程 中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群体教育功能。虽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阐述的不尽相同,但可以参考与借鉴,旨在培养学生的求性异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精神,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提问—讨论的双边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2. 学法的培养: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按照素质教育和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指导,既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触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指导需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是变革教学方式,营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注意观察课本的漫画,然后提出与老师上课不同的问题。

三、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新课 展示影片《泰坦尼克号》剪辑(1.片名出现;2.大船沉入水中;3.大船撞到冰山)教师设计问题。 观赏影片,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教学过程 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结合设疑、自主展示等互动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引出“矛盾”概念。
新课教学 1矛盾的涵义。(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 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
2.什么是对立统一
(1)对立(展示“对立”中的感性材料,引出对立的概念)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互对立的现象, 具体——抽象——具体 由于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这一点,矛盾的概念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始终掌握教学直观性原则,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如“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来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
———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对“斗争性”的理解,教师设疑、引导、得出结论 学生
思考 落实“以学为主,为学服务,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统一:
①依存:通过漫画情境讨论法 观看漫画、思考和回答问题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利用漫画信息。旨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直观化,通过互动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教材重点、化解难点,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
活动目的
(1)锻炼学生阅读漫画的能力。
①导学生读画::读人——多少人?人的动作、神态。读物——什么物?物的象意义是什么?读言——人物语言、漫画标题、文字说明。
②指导学生想象:漫画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告诉人们或警示人们什么?
(2)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树立其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一种意识。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②转化:教师设疑、(a为什么可以转化?b如何转化?c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引导 学生
思考 对信息分析(引用导言影片《坦坦尼克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德育渗透。
2.对立统一二者不可分割。①(通过漫画情境讨论法)借助漫画“你敢剪吗” 设疑:如果某甲离开自己这一边,跳到对方一边跟对方在一块,行吗?会导致什么结果?这又说明什么?②理论分析③设置讨论 观看漫画、思考和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设制链接——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
结尾 多媒体显示狄更斯的文章 朗诵狄更斯的文章 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
小结 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展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作业 设计 通过经典古诗句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两句诗歌中体会辨证思想、运用辨证思想,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唱来。 学生
思考、
练习 1、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对比,从诗词中体会辩证法思想;
2、落实知识和能力目标;
3、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 板书设计 (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三政治视频

初中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四川谢建萍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民族》名师微型课 北京闫温梅

初中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四川车宇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了解祖国爱我中华》名师微型课 北京闫温梅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了解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湖南陈彩云

初中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河北 张小蕾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消费者的权益》名师微型课 北京刘涛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天津廖莹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关注经济发展02》名师微型课 北京闫温梅

初中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江西熊瑶

与"从一个农民的收支看和谐社会"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