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过程 的三个重要环节
坚持四要,用好四法,抓好四练,是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 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真正抓住,抓好了这三个环节就可以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一、备课坚持四要
备课是教学过程 中的基础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可见精心备课十分重要。为此必须坚持四要。
1.要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
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条理化就是把书本上的概念、原理以及原理的要求和论述过程,简要疏理成纲目,写成要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要点,抓住关键。如讲“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这一框题时,就把它疏理成三条纲目。一是主次矛盾的含义,(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二是主次矛盾之间相互关系,(必须明确的问题)三是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的要求。(本框学习后所受到的启示)这样学生听了就知道这一堂课那些内容是应该掌握的,那些要求是应该明确的,那些道理使自己受到教育。从而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
系统化就是按照知识的结构、内在的逻辑,各章节之间联系,系统的排列组合在一起,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不至于产生混乱。如在小结“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这一课,就把它排列组合成为五条重要原理及方法论的内容。(如: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的内容,……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的内容。)和十三个要掌握的重要概念,(如:矛盾……重点论。)以及要搞清楚的四对关系,(如:“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重要概念,重要原理的内容以及通过本单元学习应该受到什么教育和启示一目了然,进而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住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做到融汇贯通。
具体化就是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简明便于记忆贴近现实的具体形象或形态。如,讲商品概念时,就要抓住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用来交换才是商品两句关键语,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不是劳动产品,它就不是商品。只有坚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才能得出商品有价值这个基本属性。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但如果用来自己消费,它就不是商品。只有用于出售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最后引申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概念。这样,就能使学生把抽象的概念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得到启发,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记忆。
2.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重点是指一堂课,一个单元,一个章节通过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点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抽象概念,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重点就是要在课前加大备课力度,课堂加大授课力度,课后加大练习力度。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就是要把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例联系起来,做到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感知。
3.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联系实际就是要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去说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的实际,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思想认识相统一、相一致的问题,从而解除学生的疑惑,提高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要渗透思想教育
渗透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优势,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的教育。要明确政治课不仅要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矗所以,政治课要渗透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特点和地位所决定的。
二、讲课用好四法
讲好课是向课堂要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搞好政治课教学,讲好课十分重要,而用好四法是讲好课的基本方法。
1.分解法
政治课讲好概念、原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政治课的概念往往高度概括和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用分解法讲授概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哲学物质概念时,就把它分解成:一是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二是了解这个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三是明确这个客观实在性又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是可知的。这样,学生一听就能理解和接受、掌握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的内涵。并易于记忆,不用死记硬背。
2.浓缩法
浓缩通常是对教材中讲的作用、意义这类条文式的内容进行提炼。如,讲授我国经济特区作用时就可浓缩成三句话:即,将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浓缩为“窗口的作用”。将劳动体制、企业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工资制、干部制度以及股份制、股票市尝土地有偿转让等改革试验,浓缩为“改革试验的作用”。将有利于稳定港、澳、台和“一国两制”构想的最终实现浓缩为“稳定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从三个浓缩的短句中去掌握和记忆我国办经济特区的意义。
3.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跨框题的相近知识或概念放在一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联结起来进行思考,做到融汇贯通。如单元小结“从商品谈起”一课时,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几个概念排列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然后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疏理成条目。这样学生学了以后就能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正确把握知识间的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4.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在单元、章节复习时,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类型的知识归纳成板块,理清章节知识的线索。如,讲授“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一课小结时,就把事物的联系观、发展观;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事物的发展状态、途径,三个分支块归纳成一个大的知识板块。即,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要经过量变达到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一课所学的知识。
三、课后抓好四练
练习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知识在练习中巩固、提高,能力在练习中形成、体现。因此,抓好课后练习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注重抓好。
1.口头练习
口头练习一般是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课前主要是起承上启下,复习旧课,引出新课的作用。课后主要是讲完新课后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让学生熟悉、消化一堂课的知识,达到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之目的。
2.单课练习
单课练习,就是以一堂课或一个框题为单元的基础训练,着重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运用上,使课本中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得到训练和落实。
3.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就是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组合在一起的中档练习。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把单元之间的知识系统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巩固。
4.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就是难度比较大的错综复杂的练习,主要是通过运用原理来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及学生思想实际中的事例,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题目来自书外,答案在课本之中,用书本中的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 中,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备课坚持四要是前提,讲课用好四法是关键,课后抓好四练是手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
2015学年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抽测试卷
201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思想品德试卷
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一政治试卷
七年级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考试试卷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2015学年初一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思想品德试卷
2015学年七年级第四次测评思想品德试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段考试题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期末质量检测题
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思想品德试题
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思品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测评
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政治试卷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思想品德期末试卷
2015学年(下期)期末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2015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抽测试题思想品德
2015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复习提纲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检测试题9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检测试题4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1课测试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复习提纲(第四单元)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