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据调查表明我国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本课的设立就是基于这一事实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1.2“成长中的我”中“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4“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懂得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三、说本科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七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的事实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论基础,本课我确立了一下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懂得自立的含义
(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难点:(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四、说教法
(1)在教学过程 中我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五、说学法
(1)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学习。
(2)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我利用课前小调查导入 新课。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1)今天早晨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2)今天早晨自己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3)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请举手。这三个小问题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浅显,但却紧扣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给与肯定的回答,然后我接着追问:为什么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会围绕,我根据学生的答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总结洗脸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同时板书:3.1。
有个别同学可能由于特殊原因会给与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伤、生病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同学是父母给穿衣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这名学生自己说出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小结,再引到本课主题上。
2、讲授新课:
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字归纳,引出自立的含义。教师总结同时板书一、自立的含义:。这是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之后让每一位同学列举一件的例子,这既为讲解自立的表现及其分类做了准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的信心。学生举例之后由教师总结: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自立的表现进行一下分类?提问2~3名同学,然后再有教师总结并板书:自立的表现1、生活自立2、学习自立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我在总结时对每一类表现都要举例说明,以加强学生的理解。我把重点放在讲解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方面,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家庭问题和学校问题,家庭问题更为重要一些。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去感恩。这个地方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纽带,当父母出现矛盾是要善于调节;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感谢父母,不仅用成绩回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在小结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这个讨论,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最后由小组派代表总结,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最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并板书。在总结之后引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说明西方人是非常重视自立能力的,从而形成中西方对比。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父母做适当的家务,如果孩子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父母有权向法院起诉自己的孩子。利用这个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自立的紧迫感。
3、总结
本科内容比较系统,主要采用提问学生看板书自己总结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
3.1
一、自立的含义:
二、自立的表现:
1、生活自立
2、学习自立
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三、自立的必要性
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经济热点:除了健身教练,还有多少“7天速成的职业”?
政策解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经济热点:唱衰中国经济只能是“过嘴瘾”
经济热点:车展现“主播”是种“审丑疲劳”
经济热点:叫停非理性讨薪,需要制度救济渠道畅通
“留学生卖煎饼”赚的不仅是钱
政治热点:反腐剧的“地气”要能接进观众心里
社会观察:眼见高楼起,执法部门在哪里
人身安全保护令直击“打老婆天经地义”
2016年4月23日时事政治(国际)
经济热点:国企限薪是下一步改革的发令枪
天坛奖“反商业”风格令人期待
管好电商平台,不妨学学集贸市场
经济热点: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创业创新
文化热点:承认“城市留守儿童”比什么都重要
民生观察:房地产去库存须调和“冰火两重天”
文化热点:不要让文化沦为商业道具
文化热点:论网红“轻文体”的实践意义
国内要闻:李克强“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对待“公考泄题”应多一份理性的等待
社会热点:制度缺陷是“贩血顽疾”的病根所在
消除互联网发展的数字鸿沟
文化热点:广场舞“年轻化”何尝不是好事
文化热点:梅腔京韵长城绕,留下梅香四海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
经济热点:“暂停银行与中介合作”是必要纠偏
社会热点:“年薪50万元招兼职”是个廉价广告
缺乏爱的教育导致冷漠与暴力
文化热点:博物馆长出借国宝念错了“生意经”
女诗人“邀人摸胸”糟蹋诗与远方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