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了解三次科技革命对产生的影响;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产阶级的本性;了解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多种图文资料,了解社会主义代替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通过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搜集,了解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本质的认识,学会历史地发展地系统地看问题的方法,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第一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有两个内容,一是讲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一是讲述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对的影响。本框题是学习的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历史的巨大进步"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与封建制度相比,新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运用其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措施,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倒退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可以采用比较法,举例法,将学生置身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生产力狂飙式的发展"这一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三次科技革命都发生在,科学技术数次大的飞跃,使资本主义创造了以往任何社会无法比拟的巨大财富,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因此它是教学法的重点。之所以将它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在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飞跃是显性的,是有目共睹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进行的局部调整是隐性的,不易察觉的,因此在学生中对有许多模糊认识,讲清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为后面学习"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一内容打下理论基础。对于这一内容的教法建议是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法,搜集、整理大量丰富的图文、音像资料,列表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对性会的影响。
第二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第二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主要讲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讲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一是"剥削的秘密在哪里"讲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三是"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本框揭露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及其剥削的实质,说明物质文明及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的基础上的。
"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工人受雇佣受压迫的根源理解不清,导致对资本主义契约合同的错误认识,认为资本家雇佣工人是以契约或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公平交易,不存在剥削,而工人受穷,资本家致富的根源是资本家的勤俭持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入手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教材的重点也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入手进行剖析的,突破这一重点可以采用讨论法,例举法。教师可以先请学生看书,日本制丝女工受雇全书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然后提问,(一)制丝女工的受雇全书反映了女工山形际与资本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女工山形际在明治三十九年不与资本家签订这一合同,结果会怎样?(3)资本家与女工的合同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讲座后,归纳出结论。"剥削的秘密在哪?quot;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认清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是认清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是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的金钥匙。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剩余价值的含义,才能使他们真正懂得资本家对工人进行的剥削。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对初三学生来说,理解剩余价值这一要领有难度,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现实的困惑又多,讲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借助教材的例证,引导学ü阏说陌旆ń蟹治龉槟桑迸湟远嗝教逖菔? ,形象地指出剩余价值的含义,从而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产阶级的本性"是本框教学重点之二。在学生了解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关系及剩余价值的涵义后,进一步揭露资本家的剥削本性又成为一个重点内容。首先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而生产目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在,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无论开工厂,或是办企业都是为了赚钱发财。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从商品销售的角度看,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然关心商品销售的情况,什么商品赚钱,赚更多的钱,就生产什么,而且是拼命地生产?quot;哪怕是冒着绞首的危险";什么商品不赚钱,哪怕人民再需要也不会生产。为了追求最大限度地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榨取工人的血汗。从理论和实际上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解放前老工人的办法,采用事例分析,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第三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第三框"资本主义发展的峰谷和去向"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社会化",讲述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二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讲述的基本矛盾;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讲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本框教学重点。说它是教学重点是因为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的集中体现。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发展的趋势,这一基本矛盾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现就是的阶级矛盾;说它是教学难点是因为教材在分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又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职能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内容对初三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在学生中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等问题又有不少模糊认识,现实生活又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在讲解这一问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选择有时代气息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比如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起伏跌落,书上的插图等丰富的材料,做到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可以采用讨论法,例举法,自主学习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本框教学的重点。教材在这部分笔墨不多,主要体现淡化理论体系,降低理论难度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也不必过多展开。基础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运用丰富的事实资料说明这一问题。而这一内容之所以又成为教学的重点是因为这一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基本内容,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从道理上讲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的发展历程,了解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了解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及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运用图片及所给资料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展示的进步发展,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做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教学难点:三次科技革命对发生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手段。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由问题出发,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的展示,探究学习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达到共识,即: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封建殿堂,为新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二节
一、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新课讲解:教师出示两组图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较这两种制度的差异,说明哪种制度代表社会的进步、发展?(伴随课件展示)
图1 封建金字塔专制制度 | 图2 资本主义民主平等制度 |
图3 封建土地所有制 | 图4 日本女工被雇约定书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资本主义民主平等制度和土地制度较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板书:1、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巨大的进步
教师引语: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人类发展史的许多奇迹。请看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5 牛拉犁 | 图6 蒸汽机 |
提问:这两幅画面分别代表哪种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图6的发明者是谁,哪国人,此项发明标志着什么?
生答:(略)
师生总结:这两幅画面说明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它最早发生于英国,时间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其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出示:一组画面
师问:这些画面说明了什么?
生答:(略)
师生总结: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社会财富。
出示马克思的话: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前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出示英、法的国旗。
提问:英、法建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它与工业革命有何联系?
生答:
师生总结:英国是1688年,法国是1875年,这个时间就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下来,使封建势力的复辟化为泡影。
出示:西门子和他发明的发电机
提问:这个人是谁?他的重大发明是什么?在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你还了解他的什么贡献?
生答:
师生总结:发电机的发明者是西门子。这项发明说明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大约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
出示: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及科学家
提问:这些东西的发明说明了什么?
生答:
师生总结:(可列表回答)这些重大的发明、创造的出现说明:电力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主要能源,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这就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影响。
出示:美孚石油公司发迹史
提问: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是谁,他是怎样发迹的?它的出现说明什么?
生答:
师生总结: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是洛克菲勒,他从一个普通的记帐员,与人合伙办炼油厂,通过十几年不断地兼并、吞并中小企业,把美国石油生产的90%都集中在自己手中,成为美国有重大影响的垄断组织。它的出现说明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也叫帝国主义阶段,这是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变化。
出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提问:它出现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生答:
师生总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在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它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的。
出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若干
提问:这些重大成果对的生产力带来什么影响?
生答:
师生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使生产工具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高。这一切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出示: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松下标志
提问:
1、阿波罗登月计划参与的企业和工作人员是多少?它的成功说明什么?
2、这是什么公司的标志?该公司的工人都持有股票,这是否说明工人已经成为企业的主人?
生答:
师生总结: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动用了上万名科学家,上千家企业,它的成功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耗资惊人,单靠某个人或某一财团的力量难以承担。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国家就出面干预,组织并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工人持股并不能说明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的措施之一。这是垄断资产阶级在不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持续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时期。
提问: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生总结:
出示:邓小平的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1 巨大的进步
2 生产力狂飙式的发展
探究活动
从社会调查中探究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
活动目标:
(1) 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纳米,基因工程等科学技术新概念,了解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念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活动步骤:
(1)通过教师问学生讲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的历史,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是什么?
(2)学生分成小组,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从农业生活中科技所占的比重,工业、交通、服务业、家庭生活、教育等生活科技所占的比重,多种角度探究科学技术在各种生活中的地位。
(3)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演示等方法进行准备,可以写成小论文,制作成科学发明,也可以作成课件,全班进行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1)指导学生选好题目,即侧重点(题目越小越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
(2)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筛选、整理,指导学生完成小论文、小实验或小发明。
评价重点:
(1)学生题是否对该课题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活动的交流,展示。
(2)是否能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整理资料
(3)是否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探究的结果及运用相关资料进行展示,并能与人合作,不断地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
(4)是否有科技小作品展示,(此项也可作为加分项)
辩论会: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
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可以制作成动画展示),闪烁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名字。提出辩题: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
2、学生分组,确定正反方人员,分别准备各自的论点论据及相关资料。
3、教师在比赛前可以用一课时讲解辩论的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和观看辩论会的片段,为学生提供辩论的素材及辩题的分析、理解。
(1)网站:.
(2)《演讲与口才》杂志
4 按正规的辩论会场布置教室,请双方辩手、主持人、观众入场,开始正式辩论比赛。
中国古代社会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竞赛
1、本活动可以变成学生自组织活动,由学生出题,全班或全年级每人出2--3题,学生自己当主持人,学生自己组成不同名字的代表队,自己布置会场。
2、本活动教师可以是导演,也可以是演员,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3、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检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次段考试题
团结就是力量同步练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题
初一政治第二课天生我才必有用测试题及答案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同步练习
七年级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期末试卷
初一政治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政治第三课知耻近乎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学会交往》复习卷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活离不开法律同步练习
欢快的青春节拍检测题
《相逢在花季》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扬帆起航检测试题
2012七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试题
七年级政治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起跑线同步练习
立志与成功同步练习
七年级政治自我新期待同步检测题
七年级政治第九课少年的权利课时训练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综合训练题
七年级政治生命之间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扬帆起航单元测试题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步练习
法律是什么同步练习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