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并能掌握培养和塑造良好性格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性格形成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性格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学生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看法。通过课堂上的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培养和塑造良好性格的方法。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培养和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愿望,并能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
本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本框的教学重点有两个:首先要讲清楚性格的可塑性和塑造良好性格的必要性。所以要重点讲性格的可塑性,一是因为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个观点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缺乏改变不良性格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二是只有认识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才能为讲培养与塑造良好性格提供前提和基础。所以要强调塑造良好性格的必要性,因为只有承认人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承认每个人既有性格的优点又有性格的缺点,才谈得上塑造与培养,谈得上扬长和避短,谈得上塑造良好性格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本框的第二个教学重点,自然就是怎样培养与塑造良好性格。讲清楚塑造性格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告诉学生决心做、怎样做。
教学难点
这一框的教学难点 首先在于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特别是不能正视自己性格的弱点,或者不承认,或者认识不正确、不客观。其次,对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缺乏决心、信心,不能言行一致,缺乏毅力。这两个难点是密切相联的,前者主要是认识问题,后者是行动问题,后者更难。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结合性格的形成因素进行课堂小讨论(一):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认识: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有它的相对稳定性,但是环境的变化,个人的努力,也可以促使性格发生变化。因此,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课堂小讨论(二):为什么要改变性格?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认识: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只有扬长避短,不断克服弱点,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更大的成功。引出本框框题。
讲授新课
三、努力塑造良好性格
怎样培养和塑造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呢?
学生活动:心理咨询
课前准备:
1、每位同学在上节课对自己的性格优点、性格缺陷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课下让家长、老师、同学、朋友进一步来评价自己,以便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认真记录、整理。
2、自愿担任心理医生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一些相关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根据报名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或分类,设立特色门诊(最好能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一组解决自卑、忧郁、自私等问题,二组解决急躁、马虎、拖拉等问题,三组解决嫉妒、孤僻、胸无大志等问题,等等。
3、教师充分动员学生,要正视自己的弱点,敢于在课堂上向医生咨询,寻求培养自己良好性格的方法。对于那些过于内向,可能不愿或不敢暴露自己弱点的同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随机应变,争取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课堂活动:
1、每位同学对照自己的性格优点、性格缺陷记录,找出自己最想克服的性格弱点。
2、同学针对自己的症状咨询相关的医生,认真记录医生的建议。如果有同学认为“医生”的建议不如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有克服此弱点的成功经历,也可以自由发言。
3、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向“医生”和全班同学咨询,以此取消部分学生的心理顾虑,活跃课堂气氛。
4、对于那些确实不敢发言的同学,教师可以在总结时针对他们的性格弱点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提前准备几个故事,说明其中的道理。
5、咨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和塑造良好性格的四种方法。(如果咨询活动一课时进行不完,可以用两课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查找一些如何培养性格的文字材料供同学们课下阅读。
学生小结。
走,家访去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设计(二)
做学习的管理者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进行中学政治“行动研究”
追寻高雅生活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学设计(二)
第五册历史的选择
自我评价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二)
第五册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依法惩治犯罪 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框 第一课时 追寻高雅生活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铁的性质
第一框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走进青春》评课稿
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 教案
第三框题 祝福青春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七课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热爱集体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课 第七框 活动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活动课 三个代表
哲学常识与十六大报告的结合点例选
世界真奇妙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九年级政治第三课教材补充内容之一第一节第二三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