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巨变的学习,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认识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本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2)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法建议:
第一框:找一些视频资料,如《陈毅市长》、《林家铺子》等,学生看完之后讨论分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必由之路。对比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并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框: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使用图片、电影、录像辅助教学。比如《龙须沟》反映人民在新旧制度下截然不同的生活;还有反映中国建国后曲折历史的影片《活着》、《芙蓉镇》,反映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等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用数字或照片或知情人的描述来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 新课:本节课的导入 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 电影《龙须沟》片段导入
2、 老师提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调查之后,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认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对比、图片对比或者照片对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课堂上各组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突出说明中国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选择一种方式导入 后让学生分析:群众生活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力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根据导入 方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变化。如果采用电影《龙须沟》导入 ,这部分的讲解就要详细一些,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说明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对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涉及较少。如果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针对国家独立、人民自主、国家繁荣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整节课也就可以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再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即可。以下介绍的是用电影《龙须沟》导入 后的授课过程。
录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联系"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实,学生讨论:同样是中国,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所以新中国的巨变之一就是:
1、 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板书)
录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和评剧《刘巧儿》片段
学生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人们和刘巧儿的命运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析方向:旧社会妇女受压迫、受剥削,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命运只能由别人摆布。只有在新中国,妇女不仅能享受婚姻自由,还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列举一些政坛上的优秀女性,如吴仪、何鲁丽等)
(教师也可以用两部反映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电影,说明农民在旧中国被地主压榨,在新中国却可以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或者用一些选举场景的图片、录像,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当家作主。得出第二个结论:)
2、 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用图片和课件说明:
3、 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有它阔步前进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先让学生对1956年之后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录像:
1956--1966:大跃进图片
1966--1976:《"造反"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中国这二十年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不宜讲得过深,只要通过录像或图片能让学生了解即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要转移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些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分析方向:大跃进等行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只能导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混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融合、交流、学习,并最终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说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对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小结: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探究活动
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分别进行如下调查或收集工作,并做成墙报展示。
(1)采访当地的人民代表,请他们介绍人民代表的活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做详细 记录。
(2)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新中国外交的图片资料,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4)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或文艺团体的资料,以及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教、文体方面的成就。
(5)采访长辈,听他们讲述在1956—1976年间的经历,了解那段历史,并能系统整理史料。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走进中学》说课稿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勇于开拓进取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三政治说课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