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法建议
1、本框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一个相关的时事报道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最好是录像的形式)导入 ,令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栏目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深入研究“为什么?”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法律体系金字塔)
1、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宪法的相关问题。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板书)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行使立法权 |
政府 | 行使行政管理权 |
法院 | 独立行使审判权 |
检察院 | 独立行使检察权 |
学生联系表格,讨论“权大没有法大”这句话
学生讨论后,归纳: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展示几个案例(可参考教材中的三个案例)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归纳:
(1)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出示近年来我国的几大贪污案的处理结果。(见扩展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但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宪法第 56条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师给学生介绍前一时期的热点新闻——刘晓庆因涉嫌偷税漏税被依法拘留。
一般来说,宪法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1)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2)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3)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教师简单讲解后,
学生活动:围绕以上三方面内容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先个人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三分钟,最后小组推举代表说一个大家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学生小结。
教学设计示例2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 新课:
宪法地位的确定,不仅有一系列法律为之配套,而且要有大批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之服务。
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
二、(板书)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的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但这些权力的具体落实要通过各种国家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把部分权利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反过来说,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阅读教材,回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别行使哪些国家权力?)
提问:行使这些权力的机关和部门人员,如何遵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规定?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板书)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是行政与司法合一,政府凌驾于法律之上。在这种政治化社会中,“人治”代替“法治”;政府是全能的,具有巨大的权威。而现在,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在影响着某些人的行为。
分析案例:刑讯逼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分析案例:厦门远华走私案(见媒体素材图片)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板书)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出示图片(见媒体素材):碎纸机;入夜;查是谁举报的。
提问:为什么举报箱变成了碎纸机?为什么举报人像窃贼一样在夜间出没?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举报,本来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有效形式,但由于个别人的压制、打击和报复,使举报箱形同虚设,举报人噤若寒蝉。这种行为是违反宪法规定的。
视频:《举报》,说明人民检察院接受了群众的举报,从而有效地打击了贪污受贿的社会蛀虫。
(3)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板书)
举例:某县公安局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在国道上设卡收费。(见教材)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任何组织和团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都必须遵守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遵守宪法方面,应该而且必须为其他团体和组织做出表率。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法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知法守法的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仍很淡薄,“长官意志”等现象屡屡发生。
举例: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见扩展资料),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买官卖官,辜负了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也亵渎了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力。
视频:《陈炳根》,金钱的诱惑,使他由拓荒牛变成阶下囚。
视频:《莫伸手》,贪官污吏们如果无视党纪国法,为一己私利伸出罪恶的双手,最后必然要被戴上冰凉的手铐。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求每个公民自觉遵守。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图片:兴办教育;遵守公德。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图片:煞风景;被猎杀的藏羚羊尸体;森林公安执法人员在清点已被宰杀的野生动物;森林公安执法人员在展示查获的黑熊熊掌(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图片:追星族。说明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是将上节课的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化,即:通过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突显它的极大的约束力和概括力。任何人不得做与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事,从而牢牢地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作用。
2015-2016八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必背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检测题(新人教版)
整合城乡医保,公平是第一要义
落户政策重在公共服务改革
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工买得起房
时政热点:走好治国理政的"群众路线"
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与社会
农村“互联网+” 还需更多政策扶持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
时政热点:上好干部档案专项审核的“严实”课
“躺着赚钱”时代的结束未尝不是好事
2015-2016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16初一上册政治复习练习:第五课
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政治期末试卷
传统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参与传承
盘点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三个关键方面
2016七年级上学期思想政治期末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政治根本在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应立法保障生命健康权优先
贴吧如此招商是杀鸡取卵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如何做到有针对性
如何用大数据戳穿“空城计”
2016学年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期末检测题
中考思想政治解题技巧及试题答法大全
时政热点:莫让“就这点小事”质变成违纪“大事”
初一上册政治复习课后检测题:第四课
习近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
走出“公民社会”的四个认识误区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